第一百一十二章 剿灭白朗军(十)(1/2)

好书推荐:

十月二十五日,河南剿匪战斗正式打响。

卧龙岗和镇蒿军在前按图索骥,其余的河南军队随后跟进,如同一张大网向前推进,各处土匪如网中的鱼一般四处乱跑。

这天夜里,刘八带着一队人马赶到了大章山,他的任务是抄了蒿县朱阎王的老窝。朱阎王的人在老百姓眼中虽如同凶神恶煞一般,可面对刘八的进攻却如乌合之众,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攻陷了。抓了三千多的俘虏,一审问才知道朱阎王一个小时前就从暗道逃跑了。

“连长,我们追吧!”

刘八摇摇头:“不用了,有人会收拾他的。走,我们去清除下一个目标。”

大章山的后山沟里,黑暗中几个人影鬼鬼崇崇地走在一条羊肠小道中。

“大当家的,卧龙岗的威名真不是盖的,这么一会就把咱的寨子攻破了!”一个汉子眼中心有余悸地回头望了一眼逃出来的方向。

“那又怎么样?还不是让老子溜了,等他们走了,老子再回去,重新拉起杆子再找他们算账!”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刚刚从刘八手下逃出来的朱阎王。

“恐怕,你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了!”一个声音在朱阎王耳边响起。

“谁?”朱阎王顿时警觉起来,还没待他掏出枪来,就被人猛地一击失去了知觉。

李虎一挥手,把他们全部扛回去。

“奶奶的,要死了,还得让我们受累。”毕奇二话不说扛起朱阎王就走。

十月二十七日,豫西第二大土匪匪首朱阎王在河南信阳被枪毙,随着随军记者将这条新闻发回《迷津报》,河南剿匪的战斗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

就在豫西剿匪进行地如火如荼的时候,刘庆斌却不得不把视线转移到了南方。此时,他的手里正拿着徐世昌发来的电报,陷入了沉思当中。

按理说,现在刘庆斌正在全力剿匪,徐世昌不应该来打扰他,可是徐世昌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广东、广西两省以及福建、江西、湖南、云南等省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大雨和暴雨。水灾发生后,政府尽最大努力进行救灾,三次紧急拨款共1400万元救灾,按灾情轻重配发各地。另外,灾区还收到国内外各社会团体,慈善机关、个人及各方面募捐款额共计451万元。琼赣特区政府也向灾区捐款了500万元。总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灾民基本上安置妥当了。

但是,随着天气渐渐变冷,又有一个情况出现了,那就是孤儿的过冬问题。按照政府善后救济计划,各地临时收容的儿童有家可归者一律遣散归家,赤贫无自活能力者将继续收容。可是由于各地财力有限,临时收养的近10万名受灾孤儿面临时着无法过冬的难题。徐世昌作为赈灾大使,得知这一情况心急如焚,虽经多方努力,可依然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无奈之下,他只好向刘庆斌求援了。

……

十一月三日,赣州大余县朱家塘。

“世勇,今儿的报上都有什么消息呀?”吃完晚饭后,朱老爷子靠在椅背上抚着胸问着自己的儿子。

朱老爷子世代都是朱家塘的人,几个月以前包括朱家塘在内整个赣州都划入了琼赣特区。朱家塘是赣州最西北边儿的村子,对面的吉村虽然和朱家塘只相隔一百多米,但却属于韶关的地界了。

“爹,报上说了,咱政府准备将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云南六个受灾省的十多万名孤儿全部接到特区,并让他加入特区户籍。他们今后所有的费用都由政府包了,一直到十八岁。目前,政府正在全力修建自强学校,估计要修一百多所学校呢!”朱世勇一边看着《琼赣特区报》上的消息,一边给朱老爷子讲解着。

朱世勇是朱老爷子的三儿子,现在是朱家塘的读报员。

你可别小看这读报员,读报员是特区的公职人员,每个月有30特区币的薪水。特区币虽然发行时间不长,可却得到了各地的认可。要知道,赣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在这里进行交易,只认特区币。所以说,特区币要要比全国其他各省的货币值钱得多。

读报员的工作并不累,但却要求很高。不仅要能识字,还要把报上的东西能给大家讲清楚,让大家都听明白,从而了解和支持政府的各项工作。特区每一个村都有一个读报员,朱塘村的读报员正是上过师范学校的朱世勇。

自从朱世勇做了读报员之后,朱老爷子就享受上了第一听众的特权,谁让朱世勇是自己的儿子呢?

朱世文在一旁酸溜溜地说道:“你听听,十多万人呀!这些孩子的命咋就这么好呢?虽然没有了父母,可这吃喝拉撒睡,全由政府包了。加入了特区户籍,看病不要钱,老了政府还养着,真是命好呀!不像我们这些苦命人!”

“你再信口胡说,看老子不把你轰出去!”朱老爷子一听朱世文说这话,气就不打一处来。

朱世文是朱老爷子家的大儿子,之前他还是朱家塘的人,不过现在是吉村人了。说起朱世文,朱老爷子对他就是满肚子气,他在吉村和朱家塘也算是个笑柄了。

几个月前,琼赣特区成立,特区组织登记户籍。朱世勇作为读报员挨家挨户讲解政策:第一是必须是自愿登记;第二登记了可以作为特区居民享受特区各项优惠政策,不愿登记的也没关系,按人头发放遣散费离开特区。

当时规定,遣散费每人一百个大洋。朱世文算了一笔帐:自己两口子再加五个孩子总共是七个人,遣散费总共700个大洋。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朱世文为贪图这笔钱,不听朱老爷子和朱世勇的再三劝说,拿了七百个大洋,拖家带口搬到了对面的吉村。

朱世文的算盘打的不错:既拿了这笔钱,又可以不远离老父亲和弟妹。他买了几亩地几头牛,盖了大瓦房之后还节余了几百个大洋。

户籍登记完毕之后,特区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特区居民享受福利的法律,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免费医疗、政府养老等等。每个特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政府几乎都管了,全部算下来将近要一万个大洋。朱世文知道自己吃了大亏了,可他死要面子只好强撑着。

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几天,赣江发洪水,朱家塘和吉村都成了灾区。洪水退了,朱世文的大瓦房没了,牛也没了,一家人生活没了着落,只好靠着救济。

朱世文的救济还没等来,朱家塘这边已经开始了灾后重建。一队队人马开进朱家塘开始重新盖房,仅仅两个月时间,就全部盖好了,而吉村这边却毫无动静。无奈之下,朱世文只好又回到了朱家塘。尽管朱世文不是特区的居民,朱老爷子也不待见他,可还有五个孙子孙女,总不能让他们饿着,只好将他们收留了。

“大哥,你说什么呢!看把爹给气的!”朱莲香在一旁嗔怪着大哥。

朱莲香是朱老爷子唯一的女儿,是朱世文的妹妹、朱世勇的姐姐。朱莲香是女人,这要放在以前这哪有她说话的地方,可现在不一样了,她是朱家挣钱最多的人了。几年前,朱莲香嫁给了县里的穷教师王喜来。几个月前,大余县要盖一个大的市场,他们的几间屋子被拆了。当时的补偿办法有两种:一是直接给钱,二是在市场内给同样大小的门面。本来,按照王喜来的意思,他们家没有人经商,拿着钱走人就得了,谁知朱莲香非要要门面。后来,门面盖好后,刚分给他家就有人抢着要租。每个月二百块大洋,惊得王喜来说不出话来了。正好,朱家塘成立了小学,王喜来应聘做了小学校长,就和媳妇搬来和老丈人一起住了。

“不过,政府花那么多钱,养这些孩子,也不知道值不值得!”朱莲香数落完大哥,自己也在嘀咕起来。

“莲香,你这就不对了,那么多孤儿,要是咱政府不救,谁能管他们的死活?这个冬天又怎么过?那可是十万条人命呀!咱特区的人难道能见死不救?”王喜来一听媳妇这么说就不乐意了。

“就是,姐,你听人家报纸上怎么说?咱特区的人不仅要让全国都羡慕咱们生活过得富足,更要让全国都羡慕咱的精神高尚,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特区人!”朱世勇借着报纸的话反驳着朱莲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