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 一声长叹(2/2)

好书推荐:

大部分是可惜吧。

哪怕只做一次手术呢?

患者都能多活半年到一年。

现在回去,估计三个月到半年之内就会病死。

一声长叹。

3-8床患者家属很快就签好了字,她又询问了办理出院的时间和一些相关的问题。

常悦很不耐烦的跟她说了几句,就开始自己干自己的活了。

患者家属心里情绪有些复杂,郑仁却没心思去了解那么多。见这面就像是常悦说的那样,也没了兴致,开始抱起《普外科手术学》,自顾自的看起来。

教授觉得一切都很陌生,很新奇,咔吧着眼睛,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患者家属很快讪讪的离开办公室,过了不到半个小时,大包小裹的拎着东西带着患者离开急诊病房。

临床医生难干,主要难在这里。

人心难测,一不小心,自己就碰个粉身碎骨。

这次是因为有老潘主任的关系,患者家属只是想走,也没敢过于辱骂常悦和郑仁。

要是换个人,最起码惹一肚子闲气。

常悦忙完患者出院的手续,把病例甩到护士站,换了衣服和郑仁没好气的知会一声就走了。

郑仁可不敢惹常悦,估计连苏云都不敢招惹这位。

今天的天并不好,正午的阳光很弱,并不暖和。

郑仁看着书,也没有了午后阳光大好的感觉。

一边看书,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和谢伊人聊微信,时间过的很快,一眨眼就是下午上班了。

……

与此同时,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注1)某个二甲医院里。

介入科医生正在参加全院会诊。

icu病房里,有一个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整个医院都束手无策。

本来他是被全院会诊遗忘的对象,但是他在看了杏林园的那一台杂交手术后,颇有心得。听说有全院会诊,也就凑了过来。

为什么要全院会诊,他很明白。

这病,在这里,没法治。

全院会诊,显得医院重视。不是医疗事故,而是我们实在没办法。

从前,的确没办法。

可是现在,介入科医生认为患者至少有机会可以搏一下。

医务科的副科长主持全院会诊,各科室主任发言。

所有人都认为,患者年纪较大,并发症较多,手术风险……几乎不能叫风险了,上台必死无疑。

要是保守治疗,还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活下来。

但那也是要看命的。

介入科医生没有鄙视他们,这是受医疗条件所限。

百余年前,肺结核还是不治之症,现在呢?

因为是院里面最边缘的科室,介入科医生坐在角落里,等了很长时间。

所有人都发言完毕,医务科副科长收拾东西准备散会,最后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还有谁有意见的?”

“我想说两句。”

……

(注1:我的一个患者,是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粮食局局长,退休好几十年了。所以一直记着这个地名,觉得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