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回不去的NBA(2/2)

好书推荐:

改变和转机出现在1984赛季斯特恩的上台,他的一系列改革让nba成为了今天的nba。而他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诸多改革之一,就是nba的全球化战略,为nba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很多球迷都知道一个段子,就是当初斯特恩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拿着nba的录像带在央视大门口的寒风中等了半个小时,就为了把录像带交给央视播放,推广nba。现在中国要转播nba需要付出数十亿美金的转播费,而当初斯特恩给央视的录像带都是免费的。

这个段子传播甚广,除了因为有戏剧性效果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它体现了斯特恩的高瞻远瞩,以长远的眼光发掘了一块巨大的蛋糕。但我认为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斯特恩的这种行为符合我们中国人对于“尊重”的理解,不管事实是否如此,段子中的斯特恩是带着尊重和谦卑的。

《三国演义》中刘备因为“三顾茅庐”而广为传颂,得到了诸葛亮这样的卧龙;斯特恩同样因为在寒风中苦等而被中国球迷牢记,帮助nba成为全球最知名的篮球联赛品牌。可能会有人疑问,中国市场有这么重要吗?我想说,nba所谓的海外市场,全球化,不如说是中国化,亚洲化。nba在欧洲的影响力始终有限,因为欧洲是足球的天下,欧洲自己的篮球也有他们的传统和规则。只有中国,受到nba的浸润和影响,已经成为了nba最大的“海外殖民地”。

但是,这里的“殖民地”是打双引号的,中国的球迷不受nba殖民,相反那些球星的暴涨的工资中有中国市场的一份大贡献。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斯特恩身上曾经体现出的“尊重”不见了。

从这次世界杯也能看出,大量nba球星退出国家队,难道仅仅是因为世界杯影响力不如奥运会吗?在资本决定球员行为的nba,如果他们真正的重视在乎中国市场的声音,绝不会有那么多人随随便便的退出国家队。莫雷的这种行为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绝对是把这种漠视和轻贱展现的最清晰的一次,让任何试图想要洗地的人都无从开洗。

作为写nba小说吃饭的作者,我不太可能就此不写小说,这对nba来说也根本算不上惩罚,事实上我也没有能力惩罚nba。但作为一个普通球迷,nba作为篮球文化圣所的地位在我心中难保,我也坚定的认为我目前的写法没有问题——没有什么是不可以黑的。既然nba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娱乐游戏,又不尊重他们重要的球迷群体,那在我的小说中将他们黑的体无完肤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了,甚至让他们不复存在,也不是不可以。

我不知道我的小说读者中有多少热爱篮球和nba的球迷,有多少是火箭的球迷,我作为一个老球迷给出一点小小的建议:生活大于篮球,对那些不尊重我们的人,无论披着多么光鲜的外衣,远离。如果有能力,不要客气,往死里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