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节(1/2)

好书推荐:

而此时其他人也都一脸:这样也行?的表情。

韩熠见自己说完之后,连姜不韦都没反应,便说道:“臣就是……抛砖引玉,随便谈谈,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还请诸位前辈查缺补漏。”

颜徵一脸沉思说道:“这样看来,商税想要完善也要用心研究啊。”

韩熠点头说道:“是的,而且以后随着经商的人增多,这方面的犯罪之类的也要详细规定,依我看,制定一部商法也是大有可行。”

众人:!!!!!!

姜不韦看着他心说:当初谁说韩熠是儒家的?真特么瞎眼了,这明明就是法家啊!这么短短一段时间,硬生生让他搞出两部法来了!

颜徵说道:“嗯,这样看来《税法》和《商法》都是实在必行,韩都尉既然对此颇有心得,便着爱卿为中书令,全权主理从事吧。”

韩熠惊了,他怎么干得了这种事情?

众人都有些羡慕地看着韩熠,这件事情虽然难做,但只要做好了就是名留青史,至少名留大秦青史的节奏啊。

姜不韦心里泛酸,他有权有势,想要留名还要自己花钱去找人著书,到了韩熠这里……真是不费力气就得到了这样好的差事。

好的差事自然也有人眼红,当时就有人觉得韩熠太年轻不适合挑此重任。

然后颜徵一句话就给他们堵了回去:“这些都是韩爱卿所提,你们连想都没想到,这跟年少与否又有何关系呢?”

韩熠看着颜徵似乎不想让人插手这方面,便随口提了几条后世都知道的经济法条目,帮着颜徵将那些人读得哑口无言:他们也的确是想不到这里啊,这尼玛韩熠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商议到这个时候,大家也都饿了,颜徵干脆就散朝,让别人都各回各家,独留韩熠用膳。

韩熠知道他肯定有事情要吩咐自己,结果没想到颜徵是直接给他指派了一个人给他打下手:李通古。

第217章

对于李通古这个人, 韩熠是心存警惕的。

这个人有本事是真有本事, 之前五国来势汹汹, 最后虽然被秦国一通打,打的一个个抱头鼠窜,但秦国同一时间之内也只能对一个国家进行火力打击,跟其他国家就只能僵持。

所以当时五国同进同退, 被打成那样了都愣是不肯退兵。

颜徵推荐李通古去游说各国,当时也没有别的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颜子荐秉持着反正也没什么其他危害, 就让李通古去了。

结果李通古也不知道跟齐王和楚王说了什么, 这俩国居然真的退兵了。

他们一退, 剩下三个国家也坚持不下去, 浩浩荡荡的五国联盟就此瓦解。

李通古回来自然也受到了褒奖。

只是这样的功绩还不足以让他站在朝堂上跟各路大神对话,他的官职一直都不是很高。

等颜徵继位之后也找不到很好的借口提拔他,今天韩熠的突发之举郑重正中颜徵下怀。

李通古是实打实的法家弟子, 韩熠要单列两本法,那么还有比李通古更适合的人吗?

这件事情颜徵压根就没跟大家商议,反正也不是让李通古挑大梁,有韩熠在,也不怕出乱子。

不管出什么事情,韩熠总是会来先告诉他的。

李通古却很激动, 终于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了有没有!

之前他游说各国,到最后都怀疑自己是纵横家传人了,在这样下去, 他如何将法家发扬光大?

当年他选择秦国,就是因为秦国法制严苛,对法家接受能力最强,但法制又不是很完善,正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候。

只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很合适的机会,他原本以为自己至少要熬几年,等到颜徵真正压制住这帮老臣,或者跟颜子荐一样将朝廷上下换个血他才能出头。

真没想到现在就有机会了啊!

李通古十分郑重拜下说道:“臣必不辜负王上信任。”

对颜徵行礼之后,他也很圆滑的对韩熠行礼说道:“下官经验浅薄,还请中书令多多提点。”

韩熠笑着说道:“李大夫乃是出色的法家弟子,我可不敢班门弄斧。”

颜徵说道:“这两部法典一定要慎重,要辛苦两位卿家了。”

李通古听后一边表忠心一边心里嘀咕,对着韩熠就是爱卿,对着别人就是卿家,看来韩熠在王的心里地位果然不一般。

韩熠却没有说大话这只是说道:“臣之前曾言要闭关,是以只能写出一个更改,细节方面,还要请李大夫多多完善。”

颜徵愣了一下,如果韩熠不提,他都忘了韩熠还要闭关这件事情了。

一时之间颜徵也有些心疼,韩熠每天想的都是怎么当咸鱼,结果反而事情越来越多。

他温声说道:“无妨,你要闭关多久?”

韩熠歪头想了想:“不好说,但应该不会太久,法典的编纂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我想等我出关的时候还能细查一番。”

他说完转头对着李通古笑道:“只是要劳烦李大夫了。”

李通古立刻说道:“辅佐中书令本来就是下官职责。”

他听说韩熠要闭关的时候,整个人都更开心了一些,虽然这样他干活会比较多,但是做的越多,功劳越大啊。

而且韩熠还在颜徵面前过了明路,也就是说他的努力颜徵都是看在眼里的,根本不会存在他干了活,功劳却都是韩熠的这种情况。

中书令真是个厚道的好人啊!

不管韩熠对李通古是什么态度,反正李通古对韩熠的印象真是好到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