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仗义除恶(1/2)

好书推荐:

购物完毕,沈奕筠提议去岳阳楼看看,众女一致高兴的赞同!我也就随她们的高兴而去。

岳阳楼作为岳阳城最著名的景观,早已天下闻名!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城的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名冠天下的岳阳楼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楼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高啄,金碧辉煌。远而瞭,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尤显雄伟壮丽。

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的。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62年),堪称“燕汗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寄情山水,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以后,还有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群玉等大诗人接瞳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语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给岳阳楼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文化意蕴。

岳阳楼真正闻名于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

滕子京无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于是,他便请当时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斯文一出,广为传诵,虽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远,堪称绝笔。其中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成为千古名言。自此,岳阳楼更是名扬天下。

以后历朝历代的诗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甚至将来这里把酒临风,登楼吟咏视为人生必做的事情。

在岳阳楼近一千余年的历史中,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每次重修后,都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其中一楼有一幅长达102字的对联,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水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另外,还有一幅短联,仅仅八个字:“天水一色;风月无边。”落款“长庚李白”。这与一楼的长联相映成趣,极有意思。从三楼放眼远眺衔远山,吞长江,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洞庭湖,幽幽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午时已过,但参观岳阳楼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岳阳楼对街角处的空地上“当当当”响起锣声,沈奕筠道:“可能是江湖卖艺的敲锣,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水灵抢先说:“看看去!”说着就往那人群走过去。

秦茹岚道:“不像是卖艺的,看看吧。”我和众女也跟在后面慢慢走来。

走近一看,大吃一惊,不但不是卖艺的,而且是令人发指的在卖人。

只见一个中年男子,旁边还有一名妇女和一个三岁大的小孩。那中年男子消瘦的身材,疲倦的面容,头上插著一块木块,上面赫然写着“此人售十两银”。

他身后站著两个彪形大汉,其中一个手拿小锣使劲地敲,另一个抓住中年人的衣领,叫道:“有汉子、少妇及小孩各一名,自愿卖身还赌债,便宜卖了,大人只要十两银子,小孩五两,要买的开口啊!”

旁边上有人说:“这不是城西黄家建财吗?作孽啊,赌钱赌得倾家荡产,自己作孽也算了。可怜他老婆孩子也要一起受罪,作孽啊……”又有人说:“活该!

谁叫他赌。他老婆也只能怪自己嫁错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