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第43部分阅读(2/2)

好书推荐:

陆夫人静静地看着陈操之娴熟地烹茶,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美感,发黑如漆目若朗星,气质温润如玉,展颜一笑恍若春风拂面,不由得想:“对于陆氏家族而言,与钱唐陈氏联姻的确有损声誉,但对葳蕤而言,能嫁给这样美玉一般的男子应是福分。”又想:“操之仕途明朗,绝不是屈于下潦之人,无论入西府还是去扬州,日后得晋上品高官也并非不可能,反观陆氏年轻一辈,并无杰出子弟,二伯陆始虽然官居五兵尚书,位高权重,但性情太刚,得罪了不少南渡士族,据说桓温就很不满,碍于陆氏乃是江东士族首领,勉强忍耐而已,所以说陆氏并非稳如泰山,自古就没有哪个家族一直兴旺强盛不衰的,操之若入西府成为桓温心腹,那么葳蕤嫁给操之也并非对陆氏没有一点裨益”

张墨品了一口茶水,赞道:“好茶,操之的茶艺这回也要与画技玄谈一般名动建康了,司马大司徒就极好饮茶,每逢休沐日,司徒府里就是清谈名士满座,茶气蒸腾麈尾挥拂,辨得面红耳赤口干舌燥之际,品到一盏好茶真是神仙之境,与服五石散相比也不遑多让了。”

陆夫人端起茶盏抿了一小口,用绢帕拭了拭嘴唇,说道:“操之,你明日在句容游玩一天可好”

陈操之一听就明白了,陆夫人是不想与他一道入建康,反正此事沿途无人不知,他现在缓一日,让陆夫人与张安道先入城,陆夫人在陆始面前也好交待,以免立起冲突,当即点头道:“是,操之明白了。”

陆夫人赞许地点点头,说道:“操之说蒋陵湖有莼菜鲈鱼,莼菜要三四月间才有,鲈鱼则时时有,若无他事耽搁,本月十五我要去蒋陵湖游春,顺便看有没有鲈鱼嗯,操之的同乡刘尚值是左民尚书府记室书佐是吧”

陈操之应道:“是,尚值乃我好友。”

陆夫人便未再说话,只是慢慢品茗,听张墨与陈操之论画品。

次日辰时,陆夫人与张安道离开句容前往建康,这家句容县最大的客栈顿时空空荡荡,只剩陈操之陈尚冉盛小婵来震等十人。

这日天气晴朗,春光明媚,陈操之思欲一游,他知道句容有两座山很有名,一是茅山,茅山号称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二是宝华山,是佛教名山,有“林木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腾”四大奇景,当然,现在还没有宝华山这一名称,当地人都叫作花山,因为盛夏时节,各色野花漫山遍野,灿如霞锦,所以叫花山。

陈操之的前世游览过千年后的茅山,宝华山则未去过,便想借这一日之闲,去游宝华山,三兄陈尚前些日子感了风寒,这两天才好一些,便留在客栈休养。

来震驾车,陈操之与冉盛还有小婵三人去游宝华山,宝华山在句容市北十里,东临铁瓮,西控金陵,南负句曲,北俯大江,有三十六峰,好似盛开的莲花,幽美殊胜,花山在晋时名气虽不如茅山响亮,但论风景之美,比之茅山有过之无不及。

到得花山时,已经是正午,春阳朗照,春花烂漫,真是好景致。

来震与牛车留在山下,陈操之与冉盛小婵游山,冉盛笑道:“小婵姐姐还是在山脚下看看就行了,等下走不动可没人背你下山。”

小婵瞪了冉盛一眼:“就叫你背我。”

冉盛笑道:“我可不敢。”

小婵脸一红,岔开话题道:“咦,什么花这么香”

陈操之正凝神细品呢,说道:“似乎是白玉兰,但白兰玉没这么香,这种香浓而不腻沁人心脾,真是极品。”

三个人便不游山,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要看看是什么花

转过一个山坡,见茅屋三间,茅屋前的一株公孙树下系着一匹大白马,茅屋后面坡地上有五六株花树,两丈多高,树干淡灰色,树枝斜斜向上伸展,花分两色,白的如羊脂美玉,红的就如美玉抹上了胭脂,非常美丽,微风拂来,花香阵阵。

陈操之道:“这应是玉兰的一种,就不知是什么品种真是稀有。”心想:“葳蕤爱花,若知有此异种必会来观赏。”

冉盛道:“小郎君,不如我们挖一株去送给陆小娘子”

话音未落,就听茅屋里有人说道:“俗物,俗物,见到世间好物就想往自己家里搬,真是玷辱了这等名花。”

冉盛不悦了,大声道:“说谁俗物我们挖了花树去又不是当柴火烧,是欣赏是细心栽培,懂不懂”

冉盛嗓门大,茅屋里的人没声音了,片刻后,走出一人,光头有戒疤,却是一个和尚,这和尚二十多岁,身量颇高,只比身高七尺四寸的陈操之略矮一些,可是容貌甚丑,额凸嘴翘,两耳招风,鼻子短人中长,但两只眼睛清澈有神

清人张潮有云:“貌有丑而可观者,有虽不丑而不足观者;文有不通而可爱者,有虽通而极可厌者。”眼前这个丑和尚就是貌丑而可观者。

这年轻的丑和尚一眼看到身高八尺的冉盛像铁塔一般雄赳赳挺立在茅舍前,吃了一惊道:“好大的个子”又看了陈操之一眼,赞道:“好一个俊郎君”

陈操之施礼道:“小介年幼无礼,道人莫怪。”晋时和尚也可称呼为道人。

丑和尚合什还礼道:“小僧支法寒,檀越真是来挖取这宝珠玉兰的吗”

陈操之心道:“原来此花名宝珠玉兰。”微笑道:“非也,只是寻芳来此,花树不能任意移植的,不知其习性,贸然移植,乃是戕害花木之性,花木往往枯死。”

丑和尚支法寒眼睛一亮,拊掌道:“妙哉此言,檀越是雅人,敢问尊姓大名”

陈操之道:“钱唐陈操之。”

支法寒眼睛瞪大,上下打量陈操之,笑道:“江左卫玠,名不虚传。”

这时茅舍里又出来一个老者和两个十来岁的童子,那两个童子看到冉盛,吐舌惊叹,这样的长人是第一次看到。

老者对陈操之道:“尊客也是来访宝珠玉兰的吗,请入内喝一碗茶水歇歇脚吧。”

陈操之道:“敢问老丈,这宝珠玉兰可以移栽否若有树苗,请赐一棵。”

老者摇头道:“移栽不得,宝珠玉兰只有在花山一带可活,移栽别处很快就会枯萎。”

陈操之道:“原来如此,不敢打扰老丈,我看看花树即可。”

丑和尚支法寒陪陈操之到茅屋后观赏宝珠玉兰,说是奉师之命在这左近寻访适合建佛寺之宝地,问其尊师是谁答曰:“支道林。”

陈操之眉峰一耸,支道林的名声可谓如雷贯耳,支道林俗姓关,因师傅是西域月支人,弟子从师姓,故改姓支,法名支遁,号道林,精研佛法,是般若学六大家之一,人称支公,二十五岁出家为僧,二十六岁入建康,以清谈玄辩闻名,太原王濛称赞其“造微之功不减辅嗣”,辅嗣便是王弼,是正始年间的玄学领袖,而陈郡殷融则赞支道林是卫玠再世,支道林虽是出家人,但注重风仪,有名士习气,交往是也都是刘恢殷浩许询郗超孙绰王羲之谢安这些名流,擅长隶书和章草,其清谈援佛入道,很少有辩得过他的人,原本住锡剡溪支山寺,应琅琊王大司徒司马昱之邀入驻建康东安寺,开讲般若道行经,道俗钦崇朝野悦服,司徒府的清谈雅集也常邀支道林参加,支道林说庄子,座上名士轮番辩难,无人是其敌手,时人慨叹支道林是披着袈裟的王弼或何晏

日影西斜,陈操之主仆三人踏上归途,丑和尚支法寒去公孙树下牵了大白马与陈操之一道下山,冉盛羡慕道:“和尚也骑马,啧啧,稀奇”

支法寒眼睛一翻道:“和尚为何就骑不得马吾师养马数匹,也有人非议说出家人养马不妥,吾道答曰贫道重其神骏。有人曾送一对大鹤给吾师,吾师纵鹤飞去,曰冲天之物,宁为耳目之玩乎”

冉盛道:“鹤可以纵其飞,马为什么不可以送人和尚骑马,瞧着太别扭,这马送给我如何”

陈操之斥道:“小盛,不许多嘴。”

支法寒哈哈大笑,先问冉盛年龄,得知才十六岁,惊道:“这是天生的武将,是该骑着马才对,不过没有白送的道理,小僧久闻钱唐陈操之贯通儒玄释三教之学,早就想领教,今日陌路相逢,敢请辩难,若胜了小僧,小僧以此马相赠,陈檀越若输了”

“输了又如何”冉盛忙问。

支法寒笑道:“不如何,一笑而散。”

陈操之道:“在下从不与人赌博。”

冉盛眼巴巴望着陈操之,他真是非常喜欢这匹大白马,一见其昂首奋蹄的样子,就觉浑身血液都要沸腾起来一般。

陈操之不理睬冉盛恳求的目光,大袖摆动,从容下山。

丑和尚支法寒却一直跟着陈操之到句容县城客栈,似乎不辩不罢休。

第六十八章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陆府管事支付了句容客栈三日的房钱,所以黄昏时分陈操之游花山归来,客栈萧然寂静,全无人来人往的喧嚣,支道林的高徒支法寒要回建康东郊的东安寺,陈操之便邀请他一并入住,支法寒好辩,几次三番想与陈操之辩难,抛出辩题诸如“白马非马坚石非石”“适性逍遥论”“渔父问难”想引诱陈操之与其相辩,对一个清谈爱好者来说,这些辩题好比服寒石散上瘾,是很难拒绝的,但陈操之只是微微而笑,不答话。

支法寒道:“陈檀越此番入建康,少不得要参加种种清谈雅集,不如此则不足以扬名,难道也如在小僧面前一言不发乎”

陈操之道:“我之谈玄,不得已而为之,并非爱好,能不谈就不谈。”

支法寒愕然道:“陈郡谢幼度高平郗嘉宾都赞陈檀越妙语谈玄第一,陈檀越为何却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陈操之被这和尚缠得没办法,便说道:“如是我闻,昔日佛祖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礼佛,并请佛祖说法,佛祖却一言不发,只以二指拈金色菠萝花遍示信众,意态安详,从容不迫。当时,灵山会上诸弟子信众皆不明佛祖之意,唯有佛祖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颜为笑。于是,佛祖便将金色菠萝花交给迦叶,并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付嘱摩诃迦叶道人可曾听闻这一佛典”

支法寒瞠目道:“未曾得闻。”

陈操之又问:“那么道人可知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深意”

支法寒摇头道:“不知。”

陈操之便不再说话,自顾援笔抄书。

支法寒几次张嘴想问佛祖拈花显示迦叶微笑领会的到底是什么意思话到嘴边又咽下,不能问,不能问,一问就落了下乘,那就不是妙悟了,这得自己领会想了半天,生平所学般若性空六家七宗的学说纷至沓来,诸如从无生有物生于无;本无自性即色是空;三界万有皆是识含;世间诸法如幻化;以及本师支道林的即色游论,一一滤想,却茫无所得。

跪坐在那里也有六尺高的冉盛看着这丑和尚忽而皱眉忽而咧嘴,苦思冥想的神态更增其丑,冉盛虽听不懂小郎君与这丑和尚说的是什么,但小郎君一派气定神闲,和尚却苦苦思索,显然和尚是被难倒了,心里暗喜,凑近去低声道:“和尚,你输了,白马归我家小郎君了。”

支法寒瞪了他一眼,干脆抱着光头思索起来,还不停摩挲脑壳上的戒疤,看看夜深,又回到他的客房彻夜苦思

冉盛第二天再看到支法寒时,这和尚眼圈发青,那模样好像一夜没睡,牵了大白马来把缰绳交到冉盛手里,一句话不说,跟着钱唐陈氏的牛车启程。

冉盛又惊又喜,看看支法寒,又看看操之小郎君,小郎君也正看过来,冉盛便道:“小郎君,和尚把马送给我们了。”

陈操之微笑道:“道人可没这么说吧。”

冉盛道:“虽然没说,可就是那个意思。”

一边的支法寒眼睛一亮,似有所悟,待要细想,心头那一点灵光转瞬即逝,追之不及,光头连拍,好生懊恼。

仲春二月,十日未雨,桃花梨花争芳斗艳,薰风和暖,如酒如茗,呼吸间感觉天地间充满了春意。

三头驾车的鲁西黄牛歇息了一日,皮毛油光锃亮,精神抖擞,临近都城道路也平整,牛车驶起来轻快带风。

冉盛真是天生的骑士,从未骑过马,就敢踏镫上马,支法寒起先看着冉盛手忙脚乱笨拙的样子,不免发笑,心道:“这么大个子从马背上摔下来也很有趣吧。”但冉盛两腿有力,夹得马腹紧紧的,不须半日,竟骑得顺溜了,哈哈大笑,快马跑到前头,又踅回来,轻松自在,得意非凡,那大白马竟也认了他作主人了,服服帖帖。

支法寒好生气闷,大白马都被人驯服了,他却还想不出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究竟包含何种妙法,只有回东安寺向师傅支道林请教了,师傅精通释玄经典,定能知晓佛祖拈花之意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嗯,记住了。

午后,支法寒在歧路口与陈操之道别,东安寺在建康东郊汤山下,支法寒要在此分路向北。

陈操之对冉盛道:“小盛,把白马还给法寒师兄。”

支法寒看着冉盛万般不情愿的样子,笑道:“那马就送给尊介了,尊介骑此马真是威武。”

冉盛大喜,作揖道:“多谢大师,多谢大师。”

支法寒哈哈大笑:“不错,送人一匹马,得称大师了。”对陈操之道:“陈檀越有暇请来汤山东安寺,吾师定当乐见陈檀越。”背着包袱走了几步,又踅回来道:“陈郡袁通袁子才邀小僧助谈,小僧见过吾师后,明日也要入建康,不知陈檀越暂住何处到时小僧来访陈檀越。”

陈操之转头问陈尚:“三兄,咱们入建康住宿何处”

陈尚道:“以前我与爹爹都是住贾令史府上,但上次大司徒有言,请十六弟入建康即去见他,司徒府与贾令史府第相距颇远,只怕要在司徒府左近寻找客栈住宿了。”

支法寒道:“无妨,陈檀越入建康必全城轰动,要问陈檀越住在何处也容易。”

陈操之问:“法寒师兄,助谈是何意”

支法寒笑道:“建康豪门子弟往往相互清谈辩难赌胜,为显得激烈热闹,可以各请一个助谈者,哈哈,那袁子才请小僧助谈却不是赌胜,而是为了一份姻缘”

“姻缘”陈操之秀眉微挑,眼露疑问。

“正是。”支法寒呵呵笑道:“陈郡谢安石侄女谢道蕴韫,貌美神清才辩过人,三年前让求婚的琅琊王氏兄弟碰壁而归,声名大振,有逸少二子,不如谢氏一女之说,今已双十年华,但名门子弟,趋之若鹜,都想娶谢才女为妻,谢道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