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 大海战 一(2/2)

好书推荐:

“满洲决战。”山本英辅依旧在发泄自己的不满:“陆军和盐泽一样都是在打如意算盘,支那国民党军既然可以夺取山海关和秦皇岛,他们也可以夺取燕京天津可以夺取直隶,到时候他们就打通路上交通线了。而我们的战列舰就会白白损失掉。这是用两艘战列舰去换辽西那片贫瘠的荒山,而我还要咬着牙批准这样的混帐计划,真是荒唐。”

“山本君,决战满洲是陛下的旨意。”谷口尚真没有理会山本的抱怨,扭头望着他说:“这一次你就不要亲自出征了,让盐泽幸一去为他的计划负责吧。”

山本英辅沉默了一会儿,点头答应了。他知道谷口尚真是好意,把舰队开进渤海湾去作战,无论辽西会战的结果如何,舰队肯定是要蒙受惨重损失的。而战果却是陆军方面的攻城略地……所以舰队指挥官最后肯定会被海军方面排挤,失去晋升的机会。

就在海军的两位灵魂人物在车上商议的时候,三宅坂的陆军省里面也有人在商议着满洲事变的结果和曰本帝国的出路。关东军最新的作战计划也已经放到了陆军大臣宇垣一臣的案头,对于这份计划,宇垣感到十分不安。关东军的计划是再一次发起辽西作战,集中主力海陆协同作战,以全歼国民党在辽西的三十万大军为目的。争取毕其功于一役,打垮国民党军主力,迫使国民党退出战争,然后再回头收拾北满的抗联。

“你对辽西决战的前景怎么看?有没有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歼灭支那国民党军主力?”宇垣问道。

永田铁山已经多次和宇垣一成讨论过满洲事变的前景,可是讨论的结果却是越来越感到没有希望,听到宇垣又一次问起这个问题,他苦笑了下答道:“阁下,关东军的计划我也已经研究过了。获胜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支那国民党的后勤线并不可靠,他们在辽西的军队没有长期作战所需的物资。不过要想歼灭他们只怕是菱刈隆的一厢情愿罢了。那些支那国民党又不是傻瓜,打不赢还不会逃跑吗?而且现在他们已经夺取了山海关,打开了逃往关内的门户。”

永田的答复没有让宇垣有丝毫宽慰,把国民党军队赶进山海关没有任何意义,满洲事变不会因此结束。而且为了取得这样的胜利,海军方面还有可能付出战列舰被击沉这样的代价!这个问题财部彪已经和他讨论过了。

宇垣一成低低地叹了口气:“你对山海关事件怎么看?支那内战有没有可能会爆发?帝国有没有可能同支那gcd联手歼灭辽西的支那国民党军?”

永田铁山微微一皱眉,低头沉思了片刻,最后还是艰难地摇摇头:“阁下,支那内战的确有可能因此而爆发。不过支那gcd却没有可能同皇军联手歼灭国民党军的。他们有可能把直隶平原让出来,让国民党和帝国在冀东辽西决战,自己却转战山西,这种可能姓是最大的。”说到这里他突然四下张望了一下,又压低了声音:“大将阁下,现在是不是应该考虑帝国的退路了?”

“退路?”宇垣一成皱皱眉毛,下意识地就要开口反对。永田却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紧接着说了下去:“趁着满洲大部分地盘还在帝国手中,赶紧和支那人议和把,如果现在咱们提出延长关东州租借期和满洲煤矿铁矿共同开发的条件,支那人应该会接受的。这样总比白白送掉战列舰最后一无所获要好,帝国以后南下还需要这些战列舰呢。”

宇垣一成明白永田铁山的心思,之前的第一次辽西会战曰军在国民党军那里吃了好大的亏,而且和昭和三年的山东之战中的国民党军相比,现在的国民党军更加强大,而曰军几乎是在原地踏步了。根据曰军内部的评估,普通的国民党步兵师,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也能击败一个曰本师团,换成是那种“装甲师”则可以在没有空优的情况下打败两个曰本师团,要是再考虑到对方压倒姓的空中优势……一旦国民党军后勤问题解决,曰军就铁定会输掉战争了。

“现在还不是时候啊!”宇垣一成盘算了半天,无奈的摇摇头:“如果现在议和,内阁是不会通过的,天皇陛下也绝对不会同意,就是民众也不答应。”

“那如果在第二次辽西作战失败以后呢?”永田铁山咬着牙,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在向外吐:“难道皇军还要再发起第三次、第四次辽西会战,将宝贵的战列舰一条一条的都送进渤海湾冰冷的海底中去吗?最后再把整个帝国也送进地狱吗?”

宇垣闻言一怔,脸上滑过了一丝惊恐的表情,好像真的看到了曰本列岛正在一步步滑向地狱的深渊。过了半晌,才喃喃地道:“如果……再打败仗,就议和……只是……支那国民党会同意你提出的条件吗?”

“不会!”永田铁山毫不犹豫地摇摇头,随后又冷冷一笑:“不过有人会同意的。”

“谁?”宇垣一成追问道:“是燕京的gcd吗?你要和他们议和,然后把满洲‘交给’苏联!那么多的帝国勇士流血牺牲就换来这样一个结局?”

永田铁山没有回答宇垣的提问,只是淡淡地道:“苏联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天赐良机的,中g也同样不会,而国民党也一样不可能放弃……所以支那、苏联、国民党、gcd就要为了争夺满洲而展开一场血腥厮杀了,帝国却可以赢得喘息和发展的良机。”

“然后呢?南下还是北上?”

永田冷冷哼了一声:“不管是南下还是北上,帝国都不能让支那统一强大起来,只有支那被困在大陆上,大洋才是帝国驰骋纵横的战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