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26部分阅读(2/2)

好书推荐:

因此,也只能强迫自己相信刘德的说辞。

司马谈带着刘德走进石渠阁之中,他先将刘德请到主位坐下,然后,从堆积如山的竹简之中找出了两卷竹简,放到刘德面前,恭敬的道:“殿下,这是新老两卷”

“这一卷是从秦宫史阁之中找出来的”司马谈将一卷竹简推到刘德面前。

“这是张丞相所增补和修缮后的”他将另一卷拿起来,问道:“殿下想知道什么呢”

刘德笑了笑,按下那两卷竹简,道:“其实我今日前来,主要目的并非是讨教这两卷之间的不同,主要是想请太史令为我设计两道难题,作为考举之用,难度嘛最好是比之上记载的习题稍微复杂一点的”

直接从九章算术里选题,那无疑就是脑残了,因为,有点文化和知识的人,基本也看过九章算术,就算没看过,起码也听人说起过,特别是刘德摆明了下轮考算术,这九章算术,立刻就是士子们研究的重点对象,其上的许多难题,肯定会被人翻来覆去的研究。

这也是刘德为何要找司马谈帮忙的缘故没有司马谈帮忙,这题目还真的很难出。

司马谈一听,却是立即就喜上眉梢了。

考举的事情,即使是他天天宅在石渠阁也听说过了。

在司马谈的立场上,他当然是支持的,甚至觉得,这是汉家的德政,能惠及天下士子。

而在这样的德政,他能贡献一点力气,让他也感觉到了有些成就感。

于是,他伏首道:“臣敢不从命殿下请稍待片刻”

半个时辰后,司马谈就捧着一个竹简出现在刘德面前,拜道:“臣已经拟好题目了,请殿下过目”

刘德接过竹简一看,一时间,也被上面的题目难住了。

在穿越前,他虽然上过一个野鸡大学,但数学什么的,其实是体育老师教的而且早就还回去了

咳咳,如今的话,大概数学水平也就在初中一年级的样子,可能摆一道小学六年级的题目在他面前,也未必能做出来

“这两个题目连我都一时半会解不出来,想必难倒大部分的人也是足够了”刘德心里想着:“加上我的杀手锏,肯定是能淘汰掉九成以上的士子了”

至于剩下的通过第二轮的士子们,刘德觉得就算他没选,这些人有着第二轮通过的名头和荣誉,想要找个官当还是很轻松的

特别是,这种数学成绩不差的士子,正是九卿各衙门极为眼热和抢手的人才

刘德甚至觉得可能现在某些衙门就盯着他的考举了,只等结果一宣布,就要上来抢人了。

刘德辛辛苦苦才能得到十五个名额。

但九卿衙门的大佬们,随随便便就能拿出几十上百个空缺出来

最关键的一点是,当这些人通过第二轮考举,举荐的障碍就消失了

能通过一位皇子设下的淘汰了九成以上士子的考试的人,能没才华吗

“或许这才是大多数人如此对考举如此热情的原因”刘德忽然想道:“只要通过第二轮,他们就能自动获得被举荐的资格”

这么一想,刘德也明白了,那些给他鼓吹造势的彻侯们的打的什么主意了,还不就是想让刘德高抬贵手,给他们的子嗣开个绿灯,也不求能最终混到刘德身边,能通过第二轮,他们就有的是办法给他们的子嗣的仕途铺路了。

假如没来司马谈这边,刘德估计是想不到这一节的。

对此,刘德也只能感慨一声:“能混在政坛上的,果然没一个会吃亏的”

显然易见,彻侯们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因此,不然,别人为啥支持你

“回去好还得整理一下最近发声为我站场的人的名单了”偏偏这个事情还只能悄悄的做,甚至不能让汲黯他们知道,只能让王道去负责,否则,刘德的形象就要崩溃了

﹏b汗好像有两个112,主要是刚刚那章其实跟第一个112是合在一起的我想当然的就112了~

不过好像无伤大雅~~~~~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一十四节 高庙事变1

翌日,刘彻乘车来到内史衙门的官衙外。

下了马车,刘德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于是他对王道吩咐道:“去问问那是怎么回事”

他有些怒不可谒的道:“简直就是胡闹,太不像话了,父皇不在长安,这些胥吏蠹官就不把汉家的制度放在眼里了吗”

在王道看来,自家的这位殿下可谓是前所未有的暴怒了。

究竟是什么事情让殿下如此动怒连平时一贯保持的涵养跟风度都不顾了呢

王道顺着刘德的视线看过去,立刻也被吓尿了。

原来的内史衙门是紧挨着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高庙的,故此,内史衙门的大门向来是朝东开的,而未央宫在内史衙门的北面,这样一来,每当内史的官僚们想要出门办事,就要绕一个大圈子

因而,自先帝之时开始,内史衙门就一直在闹腾着要另选官邸。

只是,未央宫宫墙下的地方就这么大,那些交通便捷出入通畅的风水宝地早被丞相啊中尉啊御史大夫这些衙门给霸占了

所以,此事就一直拖着没有解决。

但是,此刻,也不知是那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居然悄悄的凿穿了内史衙门北侧的围墙,在哪里打开了一条通道,直接通向未央宫。

如此方便是方便了,但关键是那条通道不可避免的毫无疑问的顺带凿穿了高皇帝刘邦的高庙的墙壁

作为宦官,王道对这些事情更是尤其敏感的。

高庙是什么地方

供奉着太祖高皇帝灵位之所,天下诸侯每次入朝长安,必定去祭拜的地方

高庙别说是像现在这样被人在外围的墙壁上凿出了一个口子了,便是高庙旁边栽种的树木被人折下一根枝条,都是毫无疑问的亵渎大罪,上纲上线一点的话,直接定位谋逆忤逆大不敬,族诛之

于是王道立即就领命道:“诺,奴婢这就过去查问”

这些天,随着刘德地位的提高,身为刘德亲随心腹宦官的王道,在宫廷里地位也自然水涨船高,如今的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唯唯诺诺,被人欺负跟使唤的小黄门了,现在,就是宫廷中一般的谒者侍从见了他,也会尊称一声王公,就连他那个在少府服役的哥哥也沾了他的光,一月之内连升三级,如今竟然做到了某曹主事的司马。

故而,王道也渐渐的有了些官气,也懂的耍威风了。

看着王道远去的身影,刘德却是低下头来,叹了一声:“老丞相,我这算是救了你一命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救你第二次”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坑,一个晁错挖好了,等着丞相申屠嘉跳进来的坑。

前世之时,刘德对此也是印象深刻。

整个事件的经过就是晁错故意卖了个破绽让丞相申屠嘉知道他挖开了高庙外围的墙壁。

于是,知道此事后的申屠嘉兴致勃勃的以为抓到了晁错的把柄,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但,这个坑太深了

毫无疑问的,昨日晁错入宫不仅仅是陪便宜老爹练武,更大原因就是禀报此事。

刘德不清楚便宜老爹是否真的下定决心要赶走老丞相,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最起码他已经默许了晁错的行动。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丞相申屠嘉打雁不成反被雁啄,急怒交加之下,吐血而亡。

刘德也是看到内史衙门的墙壁被人凿开了一口子,才想了此事的经过。

没多久,王道就回来禀报道:“殿下,内史的衙役说是内史晁错下令凿穿的墙壁您看”

“哼”刘德鼻子里冷哼一声,杀气腾腾的道:“晁内史熟读经典,善治律法,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定是下面的小吏背着晁内史做的,等到被我发现,就推到晁内史身上,想要蒙混过关,那有那么容易”

“亵渎高庙,有如杀我”刘德高声大喊一声,义愤填膺。

刘德抽出自己腰间的佩剑,对随行的卫士下令:“将士们,随我前进,捉拿逆贼”

身为太祖高皇帝的曾孙,汉家天子的次子,刘德这样做,无论怎样都没人敢说二话。

就算是后世,倘若有不开眼的跑到别人家祠堂里,凿穿祠堂的墙壁,一旦被那家人发现,恐怕也是个不死不休的局面

更何况此时

“诺”随行的南军都尉王启年点头,也抽出兵器道:“亵渎高庙,必是逆贼,末将从令”

于是,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精锐禁军,立即就展开战斗队形。

一时间长戟如林,弓上铉,前排的卫士,更是立刻树起盾牌。

“风”持着盾牌的卫士们首先向前,十几面盾牌猛然震动地面,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这样的大场面,立即就震动了整个内史衙门上上下下。

面对杀气腾腾的禁军,内史衙门里的许多胆小的官僚,都吓得瘫软在地,甚至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实际上,倘若刘德借着亵渎高庙,忍无可忍的借口,就算把内史衙门上上下下杀个干净,也没人敢说他什么不是。

毕竟,你都侮辱人家祖先了,人家杀你全家也不过分

然而,刘德却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吓唬吓唬人而已。

因此,他约束着禁军,只让其保持战斗队形,步步迫近内史衙门的外围。

对刘德来说,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逼迫晁错出来谈判,并且交个替罪羊,将此事抹掉。

第二,就是刷声望了。

没多久,晁错就慌慌张张的出来了,他先是看了一眼杀气腾腾的禁军们,然后再看了一眼刘德,嘴角露出苦笑,拱手喊道:“殿下,这是何故”

刘德露出一个我也不想的神情,嘴上严肃的道:“晁内史,你究竟是怎么约束你的属官的竟然连高庙的外墙都敢随意凿开,我不得不如此,今天,内史衙门必须给出一个交代出来否则,我就要血洗内史衙门”

晁错心叫一声苦也

遇上刘德,他真没办法。

毕竟,身为皇子,他看到有人凿开了自己家祖先灵位供奉之地的墙壁,那要能忍住,就不是人了,传出去要被人骂死

但,让他丢个替罪羊出来,这种事情晁错也是办不到的。

否则,今后谁还跟他混呢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一十五节 高庙事变2

晁错此时的心里,真是纠结无比,偏偏却发作不得。心里稍微寻思了一下,晁错就板着脸道:“殿下您这是小题大做,要跟内史衙门为难吗”

他的声音刚强而坚定,仿佛犯错的人是刘德,而不是他内史衙门一般。

这也是官僚必修的一门课程,名曰:倒打一耙,俗称恶人先告状。

倘若是一般的皇子,被晁错这种九卿大臣一瞪眼,一威逼,心中稍微有些不自信的,就会退缩和服软了。

可惜刘德前后三世,经历的风雨已经足够让他时刻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刘德抬头看了晁错一眼,道:“卿不可自误”

刘德很清楚,在晁错这样的人面前,必须让他清楚的认识到他刘德是不可能在此事上屈服的。

否则,让这等积年老吏掌握了主动,刘德就要被牵着鼻子走,甚至可能遭受重大打击。

于是刘德将手一挥,下令道:“南军将士,听我号令”

王启年听到刘德的声音,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毅然决然的蹲下来拜道:“末将听令,请殿下吩咐,南军将士,为汉室效死,从不落人后”

于是一百多名禁军整齐的喊了一声:“请殿下下令”

在刀剑之下,特别是刘德明摆着:假如不给我一个交代,我就给你一个交代的态度下。

晁错心里叹了一声,低下头颅,跪下来叩首道:“殿下,其中另有隐情,请殿下入内,容臣详细禀报”

晁错也是没办法了。

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

当年先帝被大臣诸侯推举为帝,登基之后,深感枪杆子的重要性,因此,在掌握大权后,就极力经营南北两军。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南北两军,只听从天子的命令,只服从天子虎符的调动,只认刘氏子孙。

其他的大臣诸侯王,在这些老粗眼里,完全就是路人甲乙丙丁的存在。

晁错毫不怀疑,假如他还要硬顶,只等刘德一挥手,这内史衙门就要血流成河了。

而且刘德杀了他,跟白杀一般

当年,当今的天子,在长安街头只因为一点口角之争,就一棋盘砸死了吴王太子。

这个事情,到现在为止,朝廷都没给出一个任何像样的说话。

吴王太子死了,死的毫无价值,就连遗体都还是没名没分的草草的送回吴国。

就更别说,如今他的内史衙门确实是犯了忌讳。

刘德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僵了,平白的让人看了笑话。

毕竟,擅杀两千石大臣这种事情,在汉室的历史上,也就那么几个特例,况且内史衙门也并非没有还手之力。真要闹起来,为了活命,内史上下武装起来,刘德就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于是,晁错刚一服软,刘德马上就收剑入鞘,露出一个平易近人的笑容道:“既然另有内情,那我就随晁内史进去谈谈吧”

晁错一听刘德这话,心里就跳脚了,因为他立刻就知道了,假如他方才再顶一下,说不定,刘德就可能服软了。

但是,他敢赌吗

想了想,晁错在心里摇了摇头,他不敢赌

“向储君服软,并不丢人”晁错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只是

可惜了,这个给申屠嘉挖好的陷阱,如今却是白费功夫了。

“我还是太心急了若是迟上两日,说不定就成了”再过两日,刘德要搞考举的算术考试,估计也没时间来内史附近闲逛了。

“怪只怪我太过冒进,忘了刘德昨日说过要来拜访我的事情”晁错在心里叹着气:“大概是申屠嘉气数未绝吧天意如此”

他怎么可能想到,这一切都是刘德故意为之的呢

刘德为何一定要保住申屠嘉呢

答案就是,刘德需要一个支持他,力挺他的丞相。

太子之一位一天没落到他手里,就一天可能还存在变数。而申屠嘉的支持,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更何况即使刘德做了太子,倘若没有一个申屠嘉这样的元老大臣,扶上马,保送一程,也可能会有危险。

这个世界,总是在变化的,人会因为地位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之前的想法。

先前,刘德不敢救申屠嘉是因为他怕惹祸上身,危及自己本身。

而如今,随着刘德地位和身份的渐渐改变,救申屠嘉可能惹上的麻烦已经不如保下申屠嘉所能获得的利益了。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假如申屠嘉按照历史被晁错气死,那么,刘德马上就要面对一个当了丞相的开封候陶青和一个做御史大夫的晁错。

政治上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是如此剧烈的人事变动

陶青若当了丞相,肯定会在宫里找一个外援。

万一陶青跟王娡勾搭上了,那刘德还不得吐血了

再万一,陶青与王娡合流后,对晁错进行拉拢和做出某种交易呢

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刘德必须将所有阻碍他登上太子大位的一切不利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

为此冒些风险是值得的

更何况,他现在这么干,完全没风险,打死晁错也猜不到,刘德竟然开了挂,清楚的知道他的所有计划与步骤。

正所谓有理走遍天下。

当然,解决此事后,刘德觉得,他需要跟申屠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