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共和国的崛起——既生禧,何生古(2/2)

好书推荐:

大王,高永昌苦笑着接过了问题,这个问题该下官来问吧您可是渤海王族的嫡系苗裔。难道就不想恢复祖宗基业,再建海东盛国吗

再,再建海东盛国大公鼎瞪着老眼瞧着高永昌,又瞧了瞧马植,马仲甫,你,你也想再建大渤海国

我马植笑着摇头,我是汉人啊,能得一镇节度就心满意足了。

大公鼎追问:给谁当一镇节度

马植笑道:自是共和执政府了。

大公鼎看着高永昌:你听到了吗马家的兵马和声望远胜你高家,却只敢想一镇节度,还要投奔共和。你有多少兵马怎敢想再建大渤海国的事情而且大渤海国的土地现在大多属于女直,你还想和完颜家开战吗

我将在辽阳府再建大渤海国

大公鼎急道:东京道的土地以辽阳府为第一,乃是各方觊觎的肥肉,我渤海人可以在辽阳耕种居住,都是大辽天子的恩典。没有了大辽的庇护,我渤海人凭什么据有如此肥美的土地我们渤海人和大辽,其实是一体的

我们即便要背弃大辽,也不能选择自立,更不能和共和政府联手,只有投靠女直,才有一线生机

大公鼎虽然是过时的人物,但是对于东京道的形势还是看得很清楚的。渤海人虽然被契丹人看成渤海奴,还被汉人脏官和奸商欺负,但是却实实在在占有了辽河流域大片的沃土。现在渤海诸右姓大族的兴旺,就是这些土地养成的。

而渤海人的人口,可以在被契丹人灭国后连年增长,现在比契丹人还多,靠得也是辽河流域的沃土。

这些沃土,本不属于渤海人,而是汉人的先民一代一代努力开拓出来的而汉人,和渤海人一样是农耕之民,而且他们的人口太多,也太会种地了。

从这个角度而言,渤海人的大敌不是契丹人,而是汉人啊

所以现在渤海人即便要背叛大辽,也不能自立,更不能和汉人联手,必须投靠和渤海人同宗的渔猎之民女直人

要不然,一旦幽州共和政府赶走契丹人,拉拢了显州马氏,马上就会和渤海人翻脸,发兵辽阳府那么好的土地,武好古怎么可能不要他不要,他手下那么多骑士府兵也会逼着他出兵的

渤海右姓有什么实力凭什么去和幽州共和政府对抗

大公鼎的这一肚子话也不能当着马植的面都和高永昌挑明了说。马植毕竟是汉人

而高永昌现在正在兴头上,那里会想那么许多他现在已经掌握了渤海部的精锐,又得了不少右姓子弟的支持,还和马植阿骨打武好古等人结盟,辽军又在旅顺会战中惨败。现在不就是渤海人大干一场的机会吗自己怎么就不能大干一场

大王,高永昌笑着,某家最后称您一声大王了从今往后,渤海人的前途命运,就要由我高家来执掌了

他冲着马植拱拱手,仲甫兄,东关城这边,就有劳了

马植一笑:尽管去吧,东关城有某家在,大大王,也交给某家照看吧。

马植和高永昌都要反了

早在去年除夕之夜,他们俩就下了叛辽造反的决心。

但是造反这事儿,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得有力量马植的实力较强,为了反辽,他准备多年,养了大量的门客家臣,在马家的奉先军中遍植亲信。对军队的掌控力量很强。耶律延禧派来的监军,毫不费力就被马植控制了。

可高永昌没有这样的力量,控制不住在旅顺前线近八万人的渤海兵。所以就只能借助马植的力量,让马植的军队开进东关城,控制住大公鼎,再以大公鼎的名义召集渤海诸将。然后就在东关城内进行清洗

因为耶律延禧全部的注意力都在辽海冰原战役,又晕菜了好长一段时间,搞得契丹军中人心惶惶,所以就给高永昌和马植逮到机会,将渤海军中不服从高永昌的力量一网打尽。

不过高永昌也没打算把八万渤海兵全都带上,一来难以掌控,二来也没有足够的干粮。所以他只带了其中的一半,当然是比较精锐,比较心腹的四万人。

在大辽天庆三年正月初二下午,开出了东关城,向北直扑70里开外的辽军屯粮之所顺化城而去。

而马植则公开在东关城打出反旗,将布署在前线的汉军全部调往东关城,然后大举登上大黑山,在大黑山的山坡上设阵,窥视下方旅顺府城内及周围的耶律延禧大军。

与此同时,旅顺关内内的共和军主力也结束了休整,大举开出关城,也登上了大黑山。

耶律延禧的十几万契丹精锐,一时间陷入了全军覆没的危机边缘。

htt:

请记住本书域名:。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