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传第93部分阅读(1/2)

好书推荐:

有其独特的情绪宣泄方式,矫情并不是一种罪过。从黄鹤楼上俯视全城,一座城都在股掌之间,如果将目光向南放得更长远,此地高屋建瓴,极目望去整个湖广广袤的大地都将囊括胸怀之中。

朱恒穿着一件飘逸的长袍,头戴幞头,背着手远眺前方,谁也不知他此时作何感想。一阵大声的诗歌吟诵过后,楼上还有一阵大音希声的古筝声音,军乐队的陈老头闭着眼睛正陶醉地拨弄着怀中的琴弦。此时此景让张宁偶然生出些许感概。..

就在这时,只听得楼下一阵人声嘈杂,将清远的古筝音乐意境也破坏了。张宁走到楼边向下看去,一个武官已经带着一队人阻挡了上来的人群。

楼外飘着小雨,寒风簌簌,那年轻武官好像穿得很薄,也没着甲,瞧背影好像是周忠,就是周梦雄的儿子张宁的小舅子。周梦雄的儿子之前一直没有从军,直到周梦雄出任“武昌营”指挥使节制常德近左府县军政之后,他的儿子才到朱雀军中任职,并追随湘王北伐,其实就相当于人质。

张宁当然不想作为人质周忠意外战死在战场上了,所以任命他做了一个侍卫长,只需要待在安全的中军。所以周忠现在连盔甲都没穿,身上穿着一尘不染的军服领子洁白,一身打扮如新郎官一般整洁,作为武官却完全不像打仗的人,腰上按着的佩刀也等于是装饰。

不过此人的腰杆听得笔直,和一般武将五大三粗的样子完全不同,仪表很有一番风骨。周忠阻挡人群时的表现更让张宁有些刮目相看,十几岁的儿郎竟能怒目自威,口齿清楚地在人前喝道:“未得湘王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黄鹤楼,敢强闯者,格杀”

他的口气和姿态都露出一股不可侵犯的样子,手下只有十几个军士听罢把手里崭新的火绳枪抬了起来,吓唬人壮声势,但枪里面估计没弹药,这帮新兵会不会用火枪还是问题。

张宁见状回头对陪同的将官说道:“虎父无犬子。”

上来的人群里一个穿着红袍官服没戴帽子的人走了上来,大声道:“要杀便杀我等有负朝廷重任,丢城失地,今ri就是来求死的”

黄鹤楼上,一个文官听罢冷哼道:“惺惺作态这帮人等不及了,是要来试探王爷的态度,如何处置他们。”

张宁没开口,转身走到摆着纸墨的案边,提笔极速写了几行字。他拿起纸吹了一口气,回顾左右,目光在朱恒的长子朱升身上停留下来。他遂招了招手示意依然只有十几岁的朱升过来,将纸条交给他,叫朱升给下面的地方大员拿去,并嘱咐了他说几句话。

因为张宁刚才当众赞周忠虎父无犬子,朱恒难免有点攀比之心,便在一旁咳嗽了一声,提醒道:“升儿,你传的是王爷的话,下面那些人无论多大的官现在都怕王爷。”

“是,父亲。”朱升忙应了一声,便带着一个年长的小官和两个书吏走下黄鹤楼。

他让周忠的人让开一条路,大步走到那些人的面前,抬手做着手势示意那些人消停,但一帮官僚见来人是个胡子都没长得小子便未理睬只顾嚷嚷。朱升便道:“湘王亲笔手令,你们要不要”

有人在说“要亲眼见见湘王”,也有人说“先看看是什么东西”。一个官僚上前接了纸张,其他人纷纷过来看,有人读道:“严令各营将士,不得擅自侵扰诸武昌官府及家室财产,违令者以阵前抗命治死罪。”众人这才陆续停止了嘈杂。

“湘王还有话要带给你们。”朱升道,“我们不应是敌人。如今也不是该诸位悲愤的时候,想想崖山的士人罢;湘王是我大明朝太祖的嫡系子孙,身上穿着一样的汉家衣裳,行的是一样的礼法大道,望诸位士人大夫以国家百姓为念。”

众人听罢怔了原地,抬头看向楼上,隐约有个身影正在那里;上面没有弹冠相庆的笑声,只有一阵古典苍凉的琴声

不两ri,朱恒以文字的形式进言:未有经营江防而不治水军者。

如今摆在张宁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建立一支水军,不求能纵横于整条长江所向披靡,只要水军有能力在特定的地点阻断长江,对形势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议部拿出了三个实行的大步骤,选择战船和新造战船;征募水军人员;制定水战战术和训练。但归结起来必须要找到各种内行的人才,不然一切都难以着手。

想到水战,张宁当然是条件反shè地想起前世印象里那种风帆战列舰,几十门弦炮一起开火在水上简直是人挡杀人船挡沉船,在这个时代恐怕连岸上的军队阵营也能轰杀掉但眼下也只能想想而已,显然很难造出来。

他能设计出枪炮并不断改良达到实用的xing能,毕竟初级的火药枪炮技术要求并不算高,构造也相对简单;但战船不同,它本身就不是一件武器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战斗平台,要考虑的技术细节太多,没有经验的人几乎无法设计。最靠谱的法子还是找到这个时代有经验的水军人才,模仿和利用现有的技术。

就在求贤若渴的时候,终于有了眉目,汪昱给张宁带来了好消息。

汪昱前阵子奉命去拉拢原岳州巴陵知县徐子新,不想二人年纪相当志趣相投,徐子新后来便动心yu和汪昱一起谋事,加上张宁打的仍是大明旗号在占领区的所作所为并没让士人百姓抵触,就给士大夫阶层改投门面降低了很大的心理负担。终于徐子新愿意投奔过来了。

后来参议部在内部发文要寻造船和治水军的人才,还在岳州的汪昱便上书举荐了徐子新。

岳州处于长江和洞庭湖畔,历来就是大明水师的一个重要基地,当地管理造船业也是官府很重要的一项政务。徐子新任巴陵知县近三年,管着辖地上的战船制造,不仅懂这一行,而且认识许多懂造船和维修的商人和工匠头目。

张宁闻讯后与朱恒商议,认为建立水军最好的地方是岳州。只要阻断洞庭湖入江口,战船就能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在洞庭水面训练水军;等到成军,通过湖口又能轻易驶入长江。于训练和实战为一体的好地方。

于是他便让朱恒及参议部一部分人留在武昌主持大局,自己带着一些人返回岳州张罗水军的事。返回岳州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接见徐子新,问及战场选择等事宜,朱雀军手里还有一批船只可以挑选出来充当战船。

徐子新提出了许多建议,但他投过来急于立功作为见面礼,建议还在其次而是毛遂自荐要为张宁拉来一批水军将领。

此时官军在荆州那边的水军中,一大批人是从岳州调过去的,家眷财产全在岳州,而岳州又在朱雀军手里,他们都回不了家也担忧家眷的安危但问题是一般人特别是外来的人谁也没有水军将领的名单,也无从入手;而知县徐子新就有下手的地方。

显然当初张宁攻下岳州后一系列的安抚政策,到现在终于见到实质的回报,所以张宁当初才愿意亲自和当地官吏名士一起游岳阳楼。如果朱雀军一来就大肆劫掠把当地人都得罪个遍,往后得不到岳州官民的支持配合,许多事都没有头绪。

张宁立刻将徐子新任命到参议部,新设水军司一个部门,让他担任主事职务,全权负责筹建。前期主要是拉人,徐子新先锁定一些官军将领,派人打探清楚他们的家室,拿到其家眷的信物或书信,然后潜密使混入江北,寻机与官军将领取得联系。

经过不长一段时间,有的武将回绝了,也有想回来的;但暂时无人将密探揭发,大约大伙儿没人想把事做得太绝,毕竟家眷在别人手里,被捏着短处。

张宁很快就有了一些懂水战的人才,也接收了官府的船厂找到了管事的和工匠,筹备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但他需要一个重要的人才坐镇水军,掌握兵权否则新建的水军兵权都掌握在官军降将手里,到时候万一反水,岂不是白忙活一场为他人作嫁衣

这个人得和周梦雄一般有足够的威望和身份,也要关系较近的,才能交给大权。他想到了一个人,姚和尚。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外戚

腊月,一份参议部“邸报”到了常德府,直接送去了武昌营营署。内容最重要的一条是通告文武,新设水军第一营,并任命姚芳姚和尚为指挥使。

其它还有一些琐碎的军政之务,如改变编制称号,把以前繁琐的左哨前哨等难以分辨的称号改为第一哨第二哨,每营依旧四哨编制。

时湘王集团最重要的目标是军事方面,下属机构精简也未发展完善,无法实行文官行政;故一向是以军治“国””“。免去了许多动辄掣肘的复杂关系,效率挺高,不过也难以避免地有掌兵大将职权过大的现状。比如常德府的周梦雄,职位是武昌营指挥使,实则节制包括常德府辰州府等洞庭南岸的府县军政,地方官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相当于明朝及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为一身的大员。参议部的邸报也是直接送到其中军营署内。

这时时间已过酉时下午六点,周梦雄已经收拾了东西准备离开回家去了,临走前还是大致看了一遍新来的邸报。

他坐在轿子里琢磨了一会儿,很快发现了其中或许有些玄机。周梦雄是认识那姚和尚的,二十多年前确是当过锦衣卫的官勉强算是武将,不过多年以来一直就在一个山嘎嘎里当村长,不知道有什么大能耐。

不过这老小子有个特别的身份,他是姚姬的兄长,也就是湘王的舅舅;而周梦雄自己是湘王的岳父。都是外戚,只不过姚姬那边的亲戚明显是“母党”;姚和尚平素很少露面言论,不过他确实在湘王集团很有势力,除了身份和他儿子是朱雀军中的掌兵将领外,军中老将老兵多与他有些渊源,比如永定营指挥使韦斌等人。

这么一潭水生生给张宁布置起制衡格局来,周梦雄想到这里不知该欣慰还是担忧。欣慰的是女婿确实有些能耐,大伙儿不至于全然看不到前程。担忧的是一有制衡就有失衡,有可能将来出现倾轧成为牺牲品;当年建文还是皇帝的时候,短短四年时间这种事没少见过。

周梦雄回到家里,先到茶厅里一坐,自己宠爱的那个十七岁的小妾筠娘就抱着他的小儿子上来请安了。却没看到自己的老婆周李氏,往常一回家都能见着她的。周梦雄一问,才知道女儿二娘回家来了,娘俩正在里面顾着说话。

周梦雄听罢面上微微一喜,立刻站起身来,但很快又作起了漠不关心又严厉的表情来。作为父亲怎能和她娘一样长长短短的他先找了个由头把小妾给支开了,犹自一个人坐在这儿喝茶等着,周二娘回家来总得主动来见父亲的。

果然没一会儿,李氏就拉着周二娘从偏门进茶厅来了,娘俩现在还手拉着手。二娘见到周梦雄那个样子,并没有像外人一般被吓着,反而悄悄对李氏伸出舌头做了个鬼脸。

然后她才规规矩矩地走到椅子跟前,屈膝执礼道:“二娘问父亲大人安好。”

周梦雄只是点了下头,威严地“嗯”了一声。以前他只有在家里才能找到做男人的感觉,如今内外都有了尊严,他虽然板着脸心里其实感觉良好。

他的长相其实挺吓人的,一张刀削般的长脸,一点笑容都没有,满嘴大胡子,长得高大魁梧。可惜两个儿女都不太像自己,周忠和二娘都更像他们的娘,骨骼细长没什么气势。特别是眼前的二娘,长了副瓜子脸模样柔弱得很,丝毫没有人姚姬那种端庄大体之感。

李氏将屋子里的丫鬟屏退,很快就开始在丈夫面前替女儿诉苦:“二妹二娘成亲都好几个月了,一点动静都没有,也怪不得她,着实是夫婿太过风流。他还没有成婚时,就有好几个侍妾,刚成婚就把其中一个扶上了次妃的位置”

“你们是说徐文君”周梦雄皱眉问了一句,答案显而易见,他顿时拉下脸道训道,“那徐文君娘家已经没人了,二妹和她有什么好争的老徐在常德之战中战死尸骨不存,你且不说应该同情她;就考虑到徐文君无依无靠,不正是你拉拢她的时候吗徐家人丁单薄,在王府根本没有什么势力;但是徐家是跟着湘王从起初同甘共苦过来的,湘王对她肯定有情。你不拉拢,难道等着”

周梦雄停顿了一下,缓一口气正色道,“你作为王妃,正因恩泽下面的人,得到人心。这是仁,也是礼,我教过你的。”

二娘是个十分聪明的小娘,听到这里脸上嬉笑的神色已经完全不见了,代之以严肃的神情,她沉默下来,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李氏见状责怪道:“好好的一家人能唠唠家常,老爷一回来就大声小声骂她,快消停了罢,你要把闺女弄哭你才高兴”

周梦雄好像也渐渐心软下来,停止了教训,转头看着门外撸了一把下巴的大胡子。门外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雨天让天地间的一切都仿佛变得婉约而纠缠起来,就像这内宅的妇人。

他缓下口气,回过头来看向周二娘,好言道:“大户人家都愿意人成堆,那四世同堂的也不在少数,孤零零地过活的人不是什么好事。但这人一扎堆呐,免不得有喜恶,看得惯的看不惯的,就会有争;可只有那市井小人才唯有争,真正识大体的妇人,同样懂和。争与和,唉”

“女儿明白父亲的教诲了。”周二娘一本正经地柔柔说道,“您总不会说歹话害我,我懂的。”

“好好”周梦雄顿时大感欣慰,虽然雨天的空气冷飕飕的,但他好似一下子很暖和一样。李氏也不住点头,疼爱地不住抚摸着二娘的背,眼睛都有点湿润了,这妇人就是如此,明明是高兴的事也能整出一副婆婆妈妈的样子。

曾经做过武将在“靖难之役”中杀人无算满手是血洗不净的汉子,此时渐渐变得温情起来,好像想表现出有个女儿真好的意思,却拙于言辞,只有好言好语地唠叨着:“世上只道有忠臣孝子,没有忠臣孝女的说法”

李氏立刻就驳道:“老爷是怎么说话的,女子不能当官为臣,所以才没有那个说法”

周梦雄只得改口道:“老夫就是想说,儿子孝顺母天经地义,湘王与姚夫人也是子孝母慈,你要多注意和姚夫人搞好关系”

他又沉吟了片刻,拿捏着分寸道:“所谓争,有必要争就要争能争赢就争;所谓和,你要表现出争是为了和,不能虚假,要做出和的诚意”

李氏道:“老爷该去讲禅,绕来绕去的,句句好像有道理可句句都似是而非。”

周梦雄拉下脸道:“二妹比你懂”

周二娘笑道:“好了,父亲说的都是大道理,治国平天下的。我要去厨房,亲手做两道菜给二老尝尝。”

“什么时候学会庖厨了”周梦雄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