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7(1/2)

好书推荐:

,随着成家人和他们的同盟插手西北军证据越来越多,皇上圈了成家,抓捕了不少人下狱。最终,镇国公身上就只有个监察不利的罪名。这样的罪名在平时也挺要命的,但多了一个像毒蛇一样在暗中窥伺的成家作为对比,再加上朝中能用的武将太少,西北那边还离不得镇国公的镇守,这个罪名就不算什么了。

成家主自知大势已去,他肯定必死无疑,就把所有的罪都认下了,却极力撇清二皇子和宫里的德妃。因为,只要二皇子没事,他们成家日后就有重新起来的希望。于是,二皇子和德妃倒是没有受到什么处罚,但德妃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必然碍了皇上的眼,就自闭宫门,说是要为家人念经消业。二皇子在皇上面前痛哭流涕,也不说给成家人求情的话,只说要卸了差事、回府读书。皇上准许了。

至于高飞,他是民告官,身上一直戴着镣铐。

等到案子审理完毕,虽说他确实身世可怜,但细究起来,他告镇国公的罪名是不成立的,因为那些事不是镇国公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二皇子暂时需要夹起尾巴来做人,对付一个高飞还不是妥妥的?他甚至不用自己去办这件事,只要给底下的人稍微一点点暗示,高飞就不可能被无罪释放。

反倒是镇国公这个被告的“苦主”一直在为高飞上书。

于是朝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扯皮。

镇国公说高飞无辜,就有御史站出来说应该依律办事,除非镇国公真有罪,否则高飞就应该被流放。御史一张嘴,能把死的说成活的,镇国公再上书,他们就暗讽镇国公假模假式,想借机捞名声。

镇国公说高飞力大无穷、天赋秉义、是可用之人,又有御史站出来说,高飞的母族为奸人所害,不管奸人听谁指挥,奸人确实出自西北军,怎么能知道高飞有没有怀恨在心?镇国公竟然还想用他?

各方吵了好几日,皇上也不拦着。

某些人便觉得皇上出于平衡之道,想用高飞来打镇国公的脸,就蹦得更加厉害了。他们没法把镇国公搞下去,但如果皇上对镇国公有了意见,肯定会往西北那边派副将。这副将是可以有派系的。

镇国公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在一个早朝中,他直接和其中一人打了一架。

然后,皇上终于开口了。

镇国公御前失仪,罚俸。

至于那些在这几天和镇国公吵过架的官员则全都被训斥了,该降职的降职,该回家吃自己的吃自己去!原来,要为难高飞的意思是皇上透出的,但他却是用自己几个儿子的名义透出的,他其实是在钓鱼执法。结果很明显,他那几个成年儿子的手确实有点长了,竟然在朝堂中笼络到了这么多官员。

皇上又发了好大的一场火。然后,他当天晚上就龙体不适,嗓子眼疼得像是被刀拉过。

朝堂中的风起云涌对于边静玉和沈怡的影响不大。边静玉自从得了姑姑的嘱托,就拉着沈怡一起给十四皇子制造玩具了。沈怡开了脑洞,和边静玉一起弄起了连环画。边静玉负责编故事,沈怡就负责作图。此时的读书人多少会点画画,沈怡天赋一般,做不到在绘画方面名垂千古的程度,但给小孩子们做个识字卡片、弄个连环画是没问题的。连环画这东西啊,画面一定要生动具体,不能纯写意。

给小孩子编故事,听上去很简单,其实很有难度。因为,这故事里不能有犯忌讳的地方。否决了沈怡提出的《一个公主和七个矮墩墩》这样奇怪的脑洞,边静玉以经典的神话故事为背景来写故事。

故事要写得有趣,但在思想的层面要拔高。

这一点不仅仅是在“好人有好报,恶人得恶报”的结局中体现,还要在故事的发展脉络中体现。比如说,从前有个人,他忠君爱国,于是他中举了。从前有个人,他不忠不孝,于是他被老虎吃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