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8(2/2)

好书推荐:

王忠嗣也皱起眉来,看样子很想把目无尊长的王思礼捞回来打一顿再放他回去。

王思礼躲得干脆,只是出门前飞快的留下来一句道:“安禄山此时圣眷正浓,且他在御前,你在边关,你若上奏,他有的是机会辩驳,到了你这里,可就是鞭长莫及了。我还是觉得,你这会儿还是什么都不说的好!”

对于王思礼的劝说,王忠嗣却是并不放在心上,将王思礼打发走后,便继续对着那份诏书,琢磨着向玄宗禀告之事。

毕竟,他若是和王思礼一样,这般年纪便心思太深,西北大营之中,或许便根本就是另一幅景象了……

天空中阴云密布,窗外细雨绵延,因着春日花枝娇俏,一眼望去,纵是笼着蒙蒙水雾,依然透出几分青翠的新意来,一时间,就连那半空中垂垂欲坠的层云,都显得不那么压抑了。

萧燕绥的身上披着蓑衣,头顶也照着一顶遮雨的蓑笠,身边的婢女手中撑着油纸伞想要替她挡雨,也被萧燕绥直接摆摆手推开了。

到了四五月份,又是芒种又是谷雨的,随着天气暖和,土地变软,农户百姓自然也都在田间地头忙活起来。

萧燕绥炮制出来的玻璃、水泥等物,早在工坊中入了正轨,再加上,古代的工匠本就大多善于实践和手工,那些玻璃、水泥一类的东西,后面再被用到什么地方,萧燕绥也就没再继续关注了。

这一闲暇下来,她的目光,倒是再次落在了田间农户手中的农具之上。

刻意赶在农忙的时节,重新实地考察了许多农户种田下地的场景后,萧燕绥的心中,对于江南一带田间地头上的这些活计,基本也就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

鼓捣出一些较大型的农用机械其实并不现实,唐朝这个环境下,显然还处于完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大的农用机械,不管是从初期的制作上、还是后期的维护成本上,都完全不适宜现在的环境。

夸张一点来说,即便是那些坐拥两天数千顷的富庶大户,他们显然也更加倾向于雇佣更多的佃户,而非能够节省人工的机械。

--在社会发展程度跟不上的情况下,盲目的用工业机械替代人力,只会加剧当前社会的动荡,然而,动荡之后的新平衡,在没有全新的科技发展作为促进的情况,却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见萧燕绥突然停下脚步,蓑笠之下,已经渐渐张开的致面孔上,露出一脸若有所思的模样,手中还撑着伞亦步亦趋的跟在旁边的阿秀连忙朝着其他人做了个手势,一时间,所有人都安静的陪站在一旁。

过了一会儿,还是萧燕绥自己转过身来,突然开口问道:“附近有水车吗?”

“水车?”阿秀不由得重复了一遍,下意识的转身看向从萧家的庄子里叫过来陪着带路的一个农户,示意他回话。

那人愣了一下,忙回答道:“前面挨着一条河的地方有。”

“走,过去看看。”萧燕绥当即道。

那个农户连忙走在了前面引路。

江南乃是水乡,相较于别处,这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农田其实是不缺乏水源灌溉的。

不过相应的,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当地人考虑的问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