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决战(4)(2/2)

好书推荐:

“周瑜经营水师多年,别看他年轻,在水上攻防上自有他们的一套,他弃用从江夏俘获的超大船楼,而是选用攻防转换的速度较快的走舸为主要战船,自有他的道理,此战到现在只是热身而已,言胜负还为时过早。”诸葛亮这个刚刚才在曹智身边有了负责项目的布衣闲人,轻轻地在曹智身后嘟囔着,反驳张允道。

果然,随着诸葛亮的话音落下,张允不服气的针锋相对话语还未展开。未被包围的周瑜中央的指挥战船上,旗帜连晃起来。

战场之上,形势于须臾之间一变再变。

先是周瑜用远程对射将蔡瑁打得被迫变阵,制造了看似蔡瑁战阵的疏漏,却未曾想这是蔡瑁故意示敌以弱,反戈一击,分割包围的周瑜的诸多战船,并穷追猛打着。然而面对这种情况,被反包围的周瑜极其大部分属下却并不惊慌。

战场之上,一声尖锐的号角呼啸传开,八支被困于曹军战船中的周瑜船队,各部将领一看周瑜主船上的旗令,突然同时发狠,八支船队同时对准曹军中心发起了突击。

战船的冲锋时间不可能很快,撞击动能却大于步兵十倍不止。但曹军主力战船是那种超大型的船楼,速度相对更慢。而周瑜为了在水上增加穿透力度,和与众不同的速度,他们的主战船型是走舸。在这一刻就体现出了他们如此选择的价值,八支被困的孙军同时收缩攻击区域,不顾自身安危,在领头战船的带头冲击下,一个接一个向着固定的突破点发起强攻,像一群饿狼一般猛扑上曹军的一艘艘个体战船。

这有点像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海军的“群狼战术”,但又有区别。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海军大型航母和驱逐舰等数量不能和英美相提并论,所以就选用了轻便灵巧,善于隐藏海下的潜艇作为主战舰只。一但在大洋上发现了敌军的战舰,就群起攻之。利用敌人战舰庞大,但不灵活的特性,依仗他们的潜艇小而灵活,但数量集中的优势,围堵同盟国一艘艘落单执行任务,或区域优势不及他们数量的战舰,取得的很不错的战果。

而此时周瑜利用的战术,跟这套战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区别在于德国人隐藏在水下,周瑜因为时代技术的限制,只能在青天白日的江河上执行这套战术,围着一个个单体目标,不理其他对手,群起而攻之。

这虽说很冒险,但也有着它的理论依据。正因为这个时代的科技和技术水平,还没达到很高的程度,所以也就造成了周瑜敢于实施这套战术的依据。

这个时代远程攻击手段,最强的就是投石器。而周瑜也算准了蔡瑁率领的水军会很是依赖这项新武器,会想方设法把这项新武器最大化的运用到他水军的实战中去。甚至想用这套手段,取得奠定战事的胜局的主要砝码。

但投石器具备远程攻击能力,比之以前用船对船的相互冲击,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员的伤亡。但这种攻击能力因为技术的原因,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他的准确命中率,不说很低吧,也不能说百发百中,在现在的战事中,曹智嫡系部队的陆军运用投石车的命中率,因为两军部队在旷野上相对目标集中,或是城池不会移动的原因,可能命中率是最高的。

但船不一样,它在战斗中是不停移动着的,排成一条长龙,或是一字排开,命中率还高些。但在很分散水面上的船只,命中率就没那么高了。

而且投石器是不能转动的,对准目标发射,必须调转船头,调转船身才能对准相应的目标。在这不停转换的过程中,周瑜的整体灵活性优于曹军的优势就毋容置疑了,也能很好的体现他们这么选择的价值。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无论是石弹,还是火弹、木火弹,一发两发击中船面、船身,对于古代庞大的战船来说,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使船上的人员全体致命,或是使船体倾覆。那怕是被击中船底,也可以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抢救、修补,大部分时间都是能挽回一定量的时间和战斗力,使战船驶离战区,或是继续战斗的。

正是基于这些理论、依据,周瑜大胆的选用了这套战术,对付曹军。前面的战船被重磅的远程石弹击中,甚至连中几弹,已经砸的面目全非,即将发生倾覆,后面的战船就踏着自己战友的尸体和残骸继续向前发起攻击。

周瑜的战船就象是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在某个比他们大很多的家伙身上反复的捅戳,刀折了一把就再换一把,任你皮厚如铁,也非得在你身上扎出个窟窿眼不可。

这种死亡冲锋是没有任何防御能够挡得住的,那怕你的船体防御的象城墙一样坚固,也得被周瑜这种无数反复的冲击撞破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