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有福 第123节(1/2)

好书推荐:

卫傅听得出福儿故意忽略了乌哈苏在其中的作用,只提了当地势力。

其实想想也是,乌哈苏在龙江,暂时他那边态度尚且暧昧,自然还是先看当地势力才是明智之选。

“是江东的谢家,其实这事在当地也捂不住,毕竟东西要往外头运。不过对方背后有人,再加上开了石炭矿,也有助于当地百姓冬日取暖。”

就是因为石炭在黑城卖得极为便宜,才有毛苏利扔一屋子石炭一点都不心疼的事情发生。

“所以此事几乎是台面下的公开事,随便打听一下就能知道。说起这谢家的来历,就有些远了,据悉是我太爷爷时期的事,当初南北交战,有不少前朝的官员食古不化,暗中作乱,抓到后就被流放到了极北之地。”

现在宁古塔和当时的黑城相比,也算是好地方了。

因为当时黑城这一片,完全是一片蛮荒区域,只有无尽的寒冷和一片又一片的深山老林。

可以这么说,现如今的黑城人,有一半都是当年流人的后代,还有一部分是近些年迁徙过来的部族,以及极少一部分原住部族。

同时也是这部分流人给这里带来的生机,像炼铁、烧窑、种地、盖汉人的房子以及教这里的原住民说汉话等等,都是这些流人教的。

诸如谢家这样的族群,在当地还有数十家,多是以汉人姓氏为屯名。最开始不叫屯,而叫某某家窝棚,慢慢改成了屯。

“那当地有没有以王氏为姓的屯庄?”福儿突发奇想问道。

卫傅一愣,道:“还真有,有个王家屯。”

“你说我爷会不会是这个屯里的人?”

“应该不是,若是的话,爷为何不回家?”

福儿想了想,觉得也是。

“我爷那么本事,怎可能是个小屯子出来的人。”

卫傅失笑道:“你可别觉得人家叫屯,就以为人家是个小村子,其实当地稍微大点的屯,跟一座小城无异。据说每年冰封后,黑江被冻住了,就会有罗刹人趁机过来袭击劫掠百姓,所以每个屯庄都设有高高的围墙,有些类似靖安堡,而且每个屯都有自己的屯兵。”

福儿又瞪圆了大眼:“那那个毛总管不管管?”

“他?”卫傅轻嗤了一声,“我也是了解过后才知道,他也就在黑城里威风了些,仗着官身欺负普通人,拿着贡貂制讹这些屯庄,反正讹的也不多,大多也都当被狗咬了一口,不想因此招惹朝廷。可若真动起真格,一个稍大的屯庄就足够拿下他。”

“那如果照这么说,你即使拿下姓毛的,离你当上这个地方土皇帝的路还远着?”

卫傅啼笑皆非:“你这是什么说法?什么土皇帝不土皇帝的?”

福儿意味深长地嗔了他一眼,转头去看灶洞。

“所以谢家肯定要动,就看怎么动了。当务之急是先拿下毛苏利,不过我估计他们就快忍不住了。”看着灶膛里的火,卫傅喃喃道。

“什么忍不住了?”

正要说话,突然听到一个流水声。

声音很细小,福儿让卫傅暂时别说话,细听了听,当即站了起来。

去另一头看铜管出口,果然是有酒液流了出来。

因为流出来的酒液还少,暂时还看不出什么,福儿继续烧火,和卫傅两人换着添柴,又过了两刻钟样子,那装酒液的瓷罐里,终于盛了小半瓷罐。

将原本的酒拿出来对比。

福儿用的是粮食酒作为原酒,也就是俗称的黄酒。

黄酒整体呈褐色、棕色,整体很浑浊,而再造过后的酒,却呈现一种琥珀色,且也比原本的酒看着清亮许多。

福儿倒出一碗:“你来尝尝?”

卫傅尝了一口。

酒液经过流出放置,已经凉了,喝在口里,香味儿浓郁,味甘醇厚。

黄酒喝起来其实是带着酸味的,酸味越浅,越是醇厚的黄酒,越是好酒。

“你买的花雕来当原酒?”

“花雕那么贵,我拿来霍霍,我可舍不得。你知道这几天我霍霍了多少酒吗?提起来就心疼,我就让爷买的最普通黄酒。”

提起来福儿就心疼,她能撑着一直祸祸下去,完全是因为信任师傅才撑下去的。

“味道到底怎么样?你怎么扯起花雕?”

卫傅也没说话,把酒碗往她嘴边递去。

福儿就着喝了一口。

砸了砸嘴,没尝出什么味儿。

终归究底,她其实是不爱喝酒的,也就当初陪师傅喝,练了些酒量。

“你再弄一碗原酒来尝尝就知道了。”

福儿忙又去倒了碗原酒来。

尝一口,差点没吐出来。

想想,在辽边买的黄酒,能有什么好黄酒?当地人都是喝烧刀子的。所以老爷子买的是最便宜的黄酒,几文钱一斤,也就比粮价价高点。

喝在嘴里,又涩又酸,跟馊水似的。

再尝尝经过蒸的酒,福儿不禁喝了一大口漱了漱嘴,还是蒸过的酒好喝。

醇、香、甜,微微带了点辣口,普通的黄酒是不辣的,但这种辣口不呛人,正正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