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传第41部分阅读(2/2)

好书推荐:

“原来如此。”张宁道,“不知秋叶本来叫什么名字”

她笑了笑摇头道:“姓秋,名叶。”

不料这娘们还有点幽默感。其实她的相貌不怎么样那晚在辟邪教总坛,光线太暗没瞧清楚,这时才看到她的脸上有些淡淡的雀斑,而且年纪估计已三四十岁,皮肤有点松弛,半老徐娘一个;关键是颧骨有点太高,影响面相的协调,而美女的外表细看能发现无非就是匀称协调。真不知那天晚上自己怎么想的,竟然和她搞了那事。

张宁道:“我的舅舅姚庄主就在对面罢咱们别歇了,一口气走过去,到了地方再歇。”

一旁的老徐说道:“看着不远,走估计要一个时辰。”

果然被老徐给说中,他们下山过河时,都快要到吃中午饭的时候了,张宁的饥肠辘辘就能判断出大概时间来。河边上有几个后生等着,在那里瞧着张宁他们慢慢过来,见面后秋叶上前说了一阵话,验了身份,这才带他们进村。

村口有一道用木头修建的牌坊,像一扇门一样。这种东西在城乡常常能看到,也许人们习以为常,但在张宁看来古色古香很有点韵味。一众人走到这牌坊下时,一个皮肤黝黑的后生说道:“庄主正在神殿议事,估计不能接待客人,俺进去悄悄和二郎说,让他来待客。”

进了村子,只见一条宽大平坦的土路,土路北面有一座这里最大的房子,附近的房屋也修建得紧凑而错落有致,很有点城镇规划的痕迹。很显然这个村庄不是自然发展而来,否则房屋不会这么有序,应该是迁徙来的人后来修建起来的。

皮肤黝黑的后生径直向土路北面的大房子走,应该就是他口中的“神殿”,张宁等人只好和剩下的村民在路边等着。奇怪的是各条路上没见着村民,也没见到人干活,人都不知道去哪里了,这么多房子应该住了不少人才对。

张宁遂东张西望观察四周的状况,发现这个村子确实规划得很好,阳沟排水渠等细节可见一斑。他无意间想象这些人刚迁来时肯定一无所有,却能建立起一个竟然有序的村镇。其实这时候中原的汉人已很有组织性,分工秩序的文明程度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如果是山中的土著肯定无法建立起这个村庄来。

等了一会儿,神殿那边就有两个人远远地走过来,走路的姿势看得出来应该都是男的。张宁想起刚才那后生提到的“二郎”,是姚和尚的儿子那应该叫表哥还是表弟

ps:春节期间更新不稳定,可能常有断更,有空码字的时候尽量两更,请大家谅解。年后西风一定会发奋,保证更新

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火

路上的泥土有点湿润,昨天这里应该刚下过一场小雨。雨后天晴的日子是最干净的,绿的山褐色的路青的瓦,颜色明快清晰,就像刚刚被洗涤过一般,空气也异常清新,不错的一个日子。张宁喜欢这样暖和的日子,迎面有凉凉的风。

从“神殿”里新出来一个大约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皮肤挺白净眼窝微陷鼻子不塌,面相给人的感觉比较顺眼,张宁想起刚才的后生说进去找“二郎”,猜测这个年轻人大概就是姚和尚的儿子。不过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在此之前,甚至没从姚姬那里得知舅舅姚和尚有个儿子。

没一会姚二郎就和皮肤黝黑的后生一块儿走近,他的神情看起来有点腼腆,一副不知道怎么说话才好的样子。毕竟在这山里的人很少接触生人,加上年轻阅历比较少,交际应酬恐怕不太娴熟。

张宁比较镇定,主动开口自我介绍:“我叫张宁表字平安,奉家母之命前来拜望多年未见的舅舅。家母姓姚,舅舅便是此处的姚庄主。刚才我们行至河岸,是这几位兄弟带进村子来的。”

姚二郎听罢忙打拱行礼,一开口口齿倒是清楚明白:“姚庄主就是我的父亲,咱们早得了消息殿下要来。只是今天出了急事儿,父亲不能亲自相迎,命我前来迎接,臣拜见”说着说着腿上动了一下,好像想行跪礼又有点犹豫,毕竟张宁看起来也非常年轻。

张宁一瞧,自然地扶住他,和气地说道:“咱们是表兄弟,我建文四年生,应该比你大一些”

姚二郎忙道:“是,表哥要大三岁。”见张宁亲切微笑着点头,他又说道,“咱们这就去神殿见我父亲,他正有要紧的事在和乡老们商量。”

一行人遂一起往前走,张宁的表情依旧,亲切中带着热情,但并没有再问村子里在商量什么要紧的事,虽然心里比较好奇。或许在官场里潜移默化学到的为人之道影响了他,对于不熟悉的人,热情客气但少说话是比较好的相处方式。

不过一番寒暄之后,姚二郎的情绪倒是被提起来了,渐渐熟络,一面走一面主动说:“百十里地外有一窝山匪,为害乡里劫掠客商。因咱们神寨在方圆之内颇有名声,两个月前应附近苗家土家和一些望族乡老所请,前去教训了一番那窝山匪,后来才听说混战中打死了匪首的亲儿子。这么就结了怨,本来父亲也没把一帮乌合之众放在眼里,不料今天得报山后的冯村被袭了,父亲正打算召集青壮持械援救。”

张宁随口问道:“山匪为什么不径直寻舅舅报仇,反而去袭扰另一个村子”

“这帮人表面争强斗狠,实则骨子里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姚二郎年轻的脸上浮现出鄙夷的神色,“咱们主寨有马有兵,存有大量兵器弓弩,匪众不敢来。”

张宁也没细想,又随口道:“谨防围城打援。”

大约姚二郎没听过这个词,微微一愣随即点点头道:“一会儿你提醒我父亲,听他怎么说。”

他们一面说一面走到了神殿门口,姚二郎示意随从留下来,然后和张宁一起走进“神殿”。只见里面散乱地站着十几个人,一阵吵闹,所谓“长老”大部分都是壮年,老头子反而没两个。大屋子上方供奉着一尊泥像,香烛烟雾缭绕,一个光头大汉站在泥像前面,见有人进来,便转头看向张宁和姚二郎,轻轻点了点头。张宁远远地抱拳作了个揖,见大伙正忙便没说话。

大屋里的男人们情绪看起来很激动,姚二郎悄悄说道:“几个村庄之间多有亲戚关系,不是长老们的女儿嫁在那边,就是岳父在邻村,所以大家都急着要父亲下令救援。”

张宁点头称是,要是见死不救,以后亲戚邻里之间还怎么见面

就在这时,门外又让进来一个后生,神像前面的光头姚和尚见状抬起双手平息住吵闹,那后生上前来单膝跪地抱拳道:“禀庄主,主庄附近没见山匪踪迹;山后枫村烟大,村里的房子烧起来了”

众人顿时哗然,嚷嚷道:“枫村被攻破了,咱们的人已经聚集发了兵器,请庄主下令”

姚和尚大声问道:“山上呢”

进来禀报的后生答道:“上去的人还没下来,不太清楚,远看没什么异常。”

“都住口”姚和尚大喝一声,“传令,留下少量男子守村,其余人马出发,走山上的砍柴小路。”

有人问道:“事情紧急,庄主为何要走小路”

姚和尚转头盯着他,那人的脸上顿时有些畏惧。姚和尚还是解释道:“枫村有防御,山匪既然能攻破,就不可能有余力使调虎离山计偷袭主庄,所以只需留下少量人马。匪众冲着我来报仇,却打枫村,很可能会在半道伏击,山上情况不明,咱们贸然走大路岂不正中下怀即刻出发,走柴路翻山”

众人听罢心服,遂纷纷拜别出门。姚和尚及身边的侍从走下来,客气地说道:“你是张平安今天遇到了急事儿,马上又得赶着出门,让二郎接待你,等我回来咱们再叙。”

姚二郎听罢说道:“我想遂父亲一起去打山匪。”

姚和尚正要呵斥,张宁忙道:“我有三个随从身手都不错,愿跟随舅舅以尽绵薄之力。”

“刀枪不长眼,万一出了点意外,我怎么向你娘交差”姚和尚马上断然拒绝。

姚二郎也帮忙求情:“刚才表兄还要我提醒父亲,谨防围城打援。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表兄能帮上忙。”张宁随着说:“我不是来游山玩水的。”

姚和尚皱了一下眉,说道:“走队伍后面,二郎看照着点。”

张宁遂出门招呼老徐等三人牵马跟着众人走,他们穿过村庄,果见村后聚集了百多号人,正有条不紊地走上山路。这些人全副武装,不仅携带了长短兵器弓弩箭矢,有的还穿着自制锁甲头戴大沿铁盔,多数人披着硬竹片的鳞甲胸口等要害部位戴着护心镜。虽然衣甲不一,但远远看去根本不像是一帮聚集的村民,倒像更远古时代的军队。难怪他们敢去招惹山匪,因为自己就是一帮强人。

姚二郎带着张宁等人走在队伍后面,顺着树木杂草荆棘之间的小路往山上爬,这座山恐怕少则有几百米高,估计要走好一阵子了。张宁等人中午前刚到,没吃饭早已是饥肠辘辘,不过老徐和两个女人都没怨言,默默跟着队伍行走。

上山的路不知爬了多久,张宁早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马自然是没法骑,幸好是蜀马,驼点东西走上路没什么麻烦。现在他才亲身感受到,行军打仗,行军可能更加重要,没体力什么都是扯淡。

还好坚持一阵子就到山脊了,接着就是下坡路,至少省力了许多。

张宁正瞧太阳的方向,估计未时还没过,突然前面就叫喊起来,紧接着嚷嚷声喊杀声骤起,隐隐还能听见弦响。人们纷纷离开小路,向树林里散开。张宁向下俯视,只见人在奔跑,却看不见发生了什么事,更看不到山匪的影子。秋叶拔出长剑来,拉着张宁躲到一颗大树后面,伸出脖子瞧下面的情况。

姚二郎道:“父亲料事如神,估摸着遇见山匪了,表兄安心,我们在上面俯攻,山匪定然抵挡不住。”

喊叫声没持续多久,一会儿前面的人就招呼他们继续下山。张宁还没搞清楚状况,又走了一阵,到了山边一看总算明白了。只见山下是一条土路,山边收集了大小许多石头显然匪众是想等救兵从山下的路上经过时,用石头往路上砸,然后趁乱冲下去杀人。而现在山边的石头还没被推下去,已经是一片狼藉,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两具尸体,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了。

张宁抬头看山下的光景,不远处有个村子烟雾弥漫,火在烟尘中燃烧,一些人从村子那头往对面的山上跑,姚和尚的一部分人马已经向村子里冲过去。

“娘的跑了,进山就不好追。”姚二郎一跺脚,咬牙切齿地骂了一声。

一行人跟着进了山下的村子,只听得一片哀嚎,火势蔓延烟雾弥漫,周围构建的土墙也塌了,整个村庄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汉人的村庄在山区确实存在很大隐患,为了耕种收割方便人们一般不愿意住在地势险要的山上,而是在平地上修建村落以并修筑城墙为防御,这种防御显然是有限的。

到处都是尸体,有的被拖出来已经被烧黑了,不少人抱着尸体大哭,场面惨不忍睹。刚到这里就遇到了这种事,张宁回头看随从时,只见他们的脸上也是惨白,顺着徐文君的目光看去,看到一个孩童被钉死在一张门板上,门板上血迹斑斑。这时又有一个披头散发赤身露体的妇人从谷草堆里爬出来,一个汉子忙喊道:“找身衣裳来”

对不住,在老家上个网实在是太艰难了,我会尽快恢复稳定更新的。

第一百五十四章 瞎折腾

平安传154平安传全文免费阅读第一百五十四章 瞎折腾来自138看书网lwen2

空气中飘着一股血腥糊味夹杂的气味,以及人们的怒吼。138看书网lwen2张宁看到自己身后的徐文君已经吐了,她发现张宁回首也抬起头来,只见她的眼睛里含着眼泪。

张宁默不作声,四下寻找,终于寻见了姚和尚,只见他正站在一道残破的土墙前面。他们便向姚和尚走了过去,只见旁边还站着几个长老正说着什么事儿。

姚和尚神情严肃,吩咐了一个长老:“你去安抚众人,让大伙先救治伤者灭火,天气热死人也得尽快埋了。”

旁边一个汉子猛地把手里的刀柄砸在地上,怨气十足地说:“咱们为啥要憋屈在这山贼横行的穷乡僻壤”

另一个人说道:“山贼烧了枫村,杀了那么多人,不报仇天理何在”

“急着报仇要怎么报”姚和尚回顾左右,“匪寨距离百余里,建在地势险要的山上,易守难攻。若是强攻哪来的人命去填长期围困匪众又无粮草,这点家底,百余里山路补给耗得起么”

几个人面面相觑,垂头“哎”地叹了一气。姚和尚冷冷说道:“没天理的事何止这一件,先忍一忍有机会再说。”

太阳已经偏西,照射在残破的土黄色城墙上,身着土布长衣光头的姚和尚一时间看起来苦哈哈的。

张宁心里有一个疑问,失去亲人的村民为什么没有把这事迁怒于姚和尚和长老们因为当初去招惹山匪的决策者是他们。在回去的路上,从姚二郎口中了解的情况终于让他明白了原因。

此地适合耕种的土地不多,加上几个村的人按照中原的生活习惯聚居,造成粮食欠缺,所以只能用自己生产的盐铁器坚韧弓弩等物与周围的土著交换粮食。土匪长期抢劫勒索方圆之内的居民,使得各寨用于交换的粮食日渐减少,给姚和尚的五个村庄带来了危机,所以他们要设法打击赶走那帮土匪。利益才更容易引发冲突,仗义出手不是那么简单的过程。

姚和尚的住处就在神殿的后面,有个院子,张宁等人就被安顿在这里。院子里种满了杏树,房屋的屋顶盖的青瓦,墙用石灰刷过,纸糊木格窗,收拾得很干净。院子附近长期有带剑的卫士,可是这里本来没有一个妇人。如果姚和尚真是和尚,那他怎么有个儿子于是张宁安顿好沐浴更衣后,只有徐文君帮他洗衣服了。

晚上姚家父子请张宁等人吃了一顿家宴算是接风洗尘,菜肴很少,不过其中有一道羊杂碎汤一道竹笋炒腌猪肉,还有米酒。姚和尚显然不是真的和尚,又吃肉又喝酒。

酒过三巡,相互之间说了些家常,姚和尚情绪不高有点心不在焉。张宁料想他心里挂念枫村遭烧杀后的善后等烦心事,也就暂时没提自己要研制枪炮的准备吗,只是随意客气地说些轻松的话题。他心道:前期的准备工作可以先找表弟姚二郎帮忙。

吃过饭奴仆上茶,不料这时姚和尚主动提起了那事:“前阵子我已收到你母亲的书信,并收下了她带过来的一箱金银。姚夫人在信中说你要试造火器,让我的人尽力协助”

张宁忙道:“未料舅舅这里发生了这样的事,给你添麻烦了。”

姚和尚摆摆手,一张严肃的脸眉间三道竖纹,“既然教主写了亲笔信,我定会尽力,眼下这点风浪算不得什么,你不必挂怀。”

听到这口话,张宁心里明白姚和尚之所以那么痛快,完全是看姚姬的面,否则这个舅舅怕不容许张宁在他的地盘上“瞎折腾”。这就是张宁为什么一心想说服姚姬支持自己的原因,自己年轻当然是好事,但是没有人脉积累办个事儿也难,姓朱也没用,现在建文这边姓朱的皇子有多少人买账的

姚和尚又道:“造火器要铁烧柴火药。当初我们迁来时选地方,选了此处有铁矿盐井,铁可以就地熔造,烧柴满山都是。只是火药需要硝石和硫磺,附近没寻着矿,我做了一些准备,托常德府一个经营炮竹生意的好友弄了几百斤硝和硫,你先用着,缺什么告诉